胆绞痛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右上腹胁肋区绞痛、阵发性加剧或痛无休止为主要特征。
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右肩部放射。忧思恼怒、过食油腻、饥饿及寒温不适均可诱发本病。
指针
胆绞痛患者左侧卧位,取胆俞、肝俞,或在其局部沿各肋间按压寻找敏感点,一般在直径5~10cm可发现明显压痛点,以最明显的压痛点作为按压穴位,或在垂直脊柱方向可触及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即“阿是穴”。
穴位确定后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屏气,同时用右手拇指重按穴位,按压方向与局部体表垂直,按压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切忌使用暴力,以免造成医源性损伤。持续强力按压10~20秒后,然后在患者呼气时突然松开,按压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反复按压10~20分钟。
针灸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处方:日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
加减:肝胆气滞加太冲、侠溪;肝胆湿热加三阴交、阴陵泉;胆虫妄动加百虫窝、迎香透四白;发热寒战加曲池、支沟、外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
操作:日月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斜刺;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胆俞、肝俞可用大艾柱灸至皮肤灼热气泡;余穴常规针刺。
宜强刺激,久留针,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注意事项
1针灸对胆绞痛效果较好,对急性发作、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者疗效更佳。但在治疗重应查明原因,结合病因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2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注意保暖。
慢性胆囊炎别惊慌,民间中医送来妙方!小编导读
作为六腑之一的胆,不仅是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场所,还主决断,个头虽然小巧,功能却不能小觑。这个小小的脏腑,虽能得到肝的庇护,却也是很脆弱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病变,比如慢性胆囊炎,便是胆囊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且来势汹汹,该如何治疗?民间中医送来妙方!
二、用药心得
1柴胡此病病机为湿热痰瘀等邪滞于胆,或情志不遂,使肝郁气滞。柴胡重剂可疏肝利胆,亦可引药入胆,不论新病久病,皆为必选。
2枳实胆主通降,一旦阻塞,不通则痛。通降破气之品,我首选枳实。它破气除痞,化痰消积,药力强大,利胆作用十分显著,可谓立竿见影。如是虚性体质,需加黄芪、党参等防其耗气伤正。
3栀子刚刚参加工作那年,我有一同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疼痛难忍,输液无缓解,服大黄煎剂效果不明显。我的恩师嘱其以栀子30g捣碎泡水,代茶饮,效果很明显。胆囊炎久病胆郁化火,栀子可以宣火热。受此病例的影响,此药成了我治疗胆囊炎属郁热型的必用药。
4蒲公英此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肝、胆、乳、胃病属实热者,我皆用之。蒲公英虽非峻烈之品,但在剂量上做些文章,通常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治疗此病,我早年用过茵陈蒿、金钱草,如今是蒲公英,以后应该不会再换了,因为它的效果实在令我满意。我通常用30~80g。顺便提一下,阳虚体质患者不能用大剂量。
5水蛭,白僵蚕胆郁气滞或胆热日久,必有痰瘀互结,也正因痰瘀互结,常导致病情顽固不愈。B超示胆囊壁增厚及结石、息肉者,我均从痰瘀论治。由于是久病顽痰顽瘀,故以虫药破之,否则实难见效。此二药可以修复胆囊壁,是远期疗效的保障。我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凡按疗程服药的,很少有复发的情况发生,也可以吃任何饮食。伴结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芒硝;伴息肉者,加乌梅、鳖甲、白芥子。
6麦芽胆气郁滞,则饮食不化。麦芽疏肝利胆,消食化滞。另外,水谷得麦芽而易消化,因此也减轻了胆囊的负担,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所以治疗此病,我通常都会加一些消食之品。消食也可以间接地行气滞。
三、辨证施药
1肝胆气滞右胁胀痛不舒,不思饮食,嗳气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略黄,脉弦。用药可选柴胡疏肝丸加减即可。
2肝胆湿热右上腹疼痛剧烈,胸腹胀满,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可酌情选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
3胆郁化火右胁灼痛拒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有黄疸,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用药多选栀子、蒲公英、川楝子等。
4痰瘀互结面色晦暗,右胁疼痛,位置固定,入夜尤甚,舌暗,脉弦或涩。经西医检查有胆囊增厚、纤维化、胆息肉等,用药可选水蛭、土鳖虫、白僵蚕等。
5胆胃不和胁肋胀痛,胃脘痞满,口苦,上吐下利,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用药可选半夏、枳实、黄连等。
6脾虚湿困肥胖,喜肉食,右胁肋部隐痛,腹部饱胀,口腻,身体困重,四肢欠温,舌淡苔腻滑,脉沉滑。用药多选苍术、茯苓、厚朴等。
四、日常保养
1.尽量保持乐观,避免抑郁,暴怒等不良情绪。2.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高脂、油炸等饮食,避免过饱,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感染或蛔虫感染。3.肥胖人群宜适当运动并减肥,以避免因脏器压迫等原因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