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多是吃出来的,这些食物搭配一起吃,一天比一天康健1、羊肉+生姜——以热制热、开胃补虚2、菊花+枸杞——风热感冒、头痛眩晕3、红豆+薏米——祛湿健脾、利水消肿4、川贝+豆腐——补益脾胃、清热润燥5、枸杞+山药——补肝肾、益精气、明目安神6、酸枣仁+茯苓——健脾养心、安神助眠7、山楂+鸡内金——健脾和胃、消食化积8、木耳+芝麻——润肠通便、缓解便秘9、香蕉+冰糖——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踏青锻炼好时节传统食饮健康吃应季传统美食健康又养生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在我国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在清明节的饮食文化习俗中,蒿草粑粑、青团等都很有代表性。这些食物都采用应季食材,制作方法简单,既美味又健康。蒿草粑——解毒祛痰蒿草粑粑是湖南清明节传统的食物。采摘黄蒿嫩苗,碾碎后和大米粉(或糯米粉)、白糖揉成小团子,用竹叶包起来蒸熟。黄蒿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效,粑粑吃起来清香甘甜,又有嚼劲。青团子——清香软糯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习惯。软糯香甜、清香扑鼻的青团,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将艾草捣烂挤汁后和糯米拌匀做成的。北方没有新鲜艾草,可选用黄米面或糯米面,夹点枣泥馅会更香甜可口。青团好吃但不好消化,切记一次不要吃太多。螺肉炒春韭——清热利湿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肉的最佳时节,故有“清明螺,赛过鹅”之说。螺肉不仅是佳肴,也是良药。中医认为,田螺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养阴、利湿解毒之功。取青壳螺蛳克,韭菜克。将田螺烫熟捞出,挑出螺肉,洗净。韭菜洗净,切段。小碗内放盐、味精、料酒、酱油、香醋拌成味汁。炒锅内放油烧热,下韭菜炒匀,再放入螺肉,淋入调味汁炒匀即成。可清热利湿,降脂通便。适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腹胀、大便秘结等。蒸鲫鱼——清热健脾清明节时也可以吃些清蒸鱼,营养又健康。选购时,要选新鲜的鲫鱼和花椒鲜叶(也可以是花椒)。首先在鱼腹内装入花椒叶、葱、姜,然后稍微用油煎一下,再上锅蒸熟即可。做好的椒叶清蒸鲫鱼营养丰富,还有清热健脾、解毒利湿的功效。香芋——化痰润肺清明前后煲个百合莲子香芋汤,可健脾、润肺、化痰又安神。将芋头去皮后切成薄片、蒸熟,趁热时用汤勺压成泥备用。然后在锅中倒清水及莲子,煮开后加芋泥及百合,最后加冰糖调味即可。喝点清明茶预防心血管疾病清明节喝茶也有诸多讲究。所谓清明要喝清明茶,是因为清明时节采的茶最嫩、最新鲜、最有滋味。这些嫩芽茶一般根据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不同的等级。嫩茶中的茶氨酸含量是一般干茶叶的2-5倍,而茶氨酸不仅可以活化中枢神经传递信息的物质,所含的镇静功效也对女性经期综合症可起到改善的作用。还有,嫩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要高于一般的干茶叶,不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同时也可促进人体脂肪和糖代谢,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另外,清明前后也可饮用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可疏风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的功用。另外,菊花可与桑葚同泡茶喝,桑葚养血柔肝、益肾润肺,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久服、过服菊花,会因疏泄太过而伤肝,所以要适量。踏青锻炼好时节运动不宜过量清明节是踏青出游的好时间,举家老小一起外出,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使人体阳气增强。需要提醒的是,清明节踏青时不宜运动量过大。老年人的心率应控制在次/分以内,中青年人相对参数适当放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减少运动量。另外,清明时节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建议患有急性病、身体弱或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量少去踏青,避免直接接触各类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植物。清明时节锻炼,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则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选择慢走、太极拳、练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痰湿浊不化,疾病不断!一种调理思路,解决多个脏腑危机,缓三高如果把五脏六腑和大脑比作身体中重要的房间,那随着衰老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到来,各个房间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些“垃圾”其实是人体中的痰、湿、浊,发生在心血管变成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在脑血管里就变成了脑血管病。但如果您清理垃圾的时候,选择挨个房间打扫,势必既费时间,又费工人,重复劳动且效果不一定好。利用心和脑“共为神明、共主一身血脉”的关系,心脑同调,一步解决心络和脑络不同程度的瘀阻。心脑同调思路可用于①前期预防;②急重症配合治疗;③康复期预防复发。心脑同调的思路适合心脑络脉瘀阻的人群。气虚血瘀症适合心脑同调心脉饮,可以补气、活血、明目。有痰阻心脉、痰阻脑脉的人都可以用来调理,有高血压的人群尤其适用。1.心脑同调心脉饮丹参10克、赤芍6克、决明子10克、黄芪10克可以泡水或者煮水。想要药性更好地发挥,丹参、赤芍、决明子、黄芪可先浸泡半小时,然后煮15分钟后饮用。胃不好的人可以酌情减量。服用此茶饮期间,不要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另外萝卜也不要吃,因为萝卜有泄气的作用。痰湿体质,可以用具有健脾去湿、化瘀消斑作用的小方子:心脑同调化瘀糊。2.心脑同调化瘀糊茯苓6克、生山楂6克、红曲10克茯苓健脾祛湿;山楂活血化瘀、助消化;红曲可以辅助降脂。可以直接做成养生糊,也可以磨成粉做成糕。有血脂高、脂肪肝的问题,她不仅要活血化瘀、祛痰祛湿,还要注意调气,如果有气虚、气滞、气郁的问题,就如同清除垃圾的工人没有力气或者心情郁闷一样,运送垃圾的速度也会大打折扣!可以调气机、通心脑的三花蜂蜜饮。玳玳花理气活血;荷花理气;合欢花解郁安神,使人心情舒畅。有气滞气郁、气虚的情况,可以用这个代茶饮调理一下。3.三花蜂蜜饮玳玳花10克、荷花10克、合欢花10克开水冲泡后加少许蜂蜜调味,糖尿病患者不加蜂蜜。鲜品效果更佳,在夏季前可以用荷叶代替荷花,荷叶具有降脂的作用。养肝要讲技巧:技巧1、减少蔗糖蜂蜜类摄入平时在饮食的时候,对于肝病患者,糖类也必须要少吃,而且对于很多含糖类的食品,包括蔬菜类,水果类,也必须要少吃,比如像香蕉类,甘蔗等等都要少吃点。另外,平时可以适当地增加谷类食品,比如适当地增加含糖类比较少的蔬菜以及水果,有利于脂肪肝的恢复。技巧2、食补护肝我国的传统医学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护肝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技巧3、深呼吸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这对保持肝脏功能的效果较好。技巧4、热水泡脚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至9时,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技巧5、按时休息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此外,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因此,养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平时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时休息补充体能,也让肝脏能发挥其调节气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劳的感觉。技巧6、睡觉要侧睡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不管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养肝气。因为人在侧卧的时候,血自然就归到肝经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归到肝经,人就能安静入睡。最后,送上一个简单的养肝食谱!食材:葛根,苦荞,玫瑰茄,菊苣,决明子,桑叶,枸杞子,甘草。喝法:每天取3~5克乌麦明子茶叶放入杯中,取开水冲泡,大约5分钟左右,即可开盖饮用。功效:主要是护肝,促进排肝毒,调理肝健康,适合熬夜焦虑人群饮用。枸杞子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补气强精、滋补肝肾的功效。枸杞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甜茶碱,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而且枸杞所含的叶绿素有助于肝脏解毒,还能改善肝功能。苦荞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是因为苦荞中含有一种丰富的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生物类黄酮可以解除醇中毒、保肝护肝,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有一定疗效。鸡骨草鸡汤——养肝解毒春季是养肝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些慢性肝病的朋友发作的时候,这段时间需要观察自己的尿液、皮肤、巩膜有没有发黄,看看自己的食欲有没有突然下降,不想吃东西,精神状态会不会不如从前,感觉人容易疲劳容易累,如果出现三方面的现象的话,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肝脏是否出现问题了,医院做检查。养护肝脏解毒的汤水鸡骨草鸡汤养肝解毒鸡骨草鸡骨草是一种能退黄利湿、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的功效。薏苡仁薏苡仁在这边也叫做薏米,是一种能够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弊排脓等功效。也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所以用这种食材来搭配能够提高解毒的功效。鸡骨草30g薏苡仁20g乌鸡一只所有食材清洗干净,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文武火一小时即可。注意事项:这款汤适合一些口干口苦有口气的朋友,经常眼痛、尿黄、身黄目黄、甚至是有干印花出现腹水、有肚子胀、脚肿得朋友,也是适合喝这碗汤得。但是需要注意,这款汤不适合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得朋友。蒲公英泡一宝,毒素都赶跑!养肝排毒又降火,医生都在用每年三四月份正是野菜生长最盛的时节,这些应季的食材不仅是一年中难得的美味,很多还有养生保健功效。比如我们大家最熟悉的蒲公英,就有着“药草皇后”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食疗佳品。蒲公英的药用功效《本草新编》中记载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01清热解毒蒲公英能清理体内热毒,被称为“排毒草”,对感染和炎症有很好的疗效,常用于治疗咽炎、结膜炎,还能治疗痘痘、牛皮癣、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疾病。02降肝火蒲公英入肝经,能降肝火,春天阳气生发,容易肝火上炎,当身体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易感冒、易发热、嗓子疼等症状时,就可以吃蒲公英来缓解。03杀菌养胃蒲公英还入胃经,可以帮助抑制幽门螺杆菌。此外,它还有利尿消肿、通奶等多种功效。蒲公英根药效最强蒲公英全身是宝,根部生物碱含量最高,所以药用价值最高,消炎效果最好,上火症状明显的,建议全株保留,不要去根;叶子味道清淡,可以洗净之后凉拌或者蘸酱吃。上火严重的人可以把蒲公英捣烂,煮水制成“解毒水”服用,特别适合春季肝火上炎的人群。蒲公英加一物,功效翻倍蒲公英还有一些黄金搭档,搭配在一起药用功效更强。蒲公英+玫瑰花美容养颜蒲公英性寒,可搭配性质温和的玫瑰花来调和,起到理气散瘀、美容养颜的功效,对预防乳腺疾病也有一定作用。做法:蒲公英根洗净剪成段,和玫瑰花一起泡水即可蒲公英+蜂蜜清肝胃热蒲公英有降气清热的功效,可以搭配蜂蜜制成蒲公英膏,适合有呕吐、呃逆、胸胁胀痛等气滞在胃、肝的人群,以及肺部有感染、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人群。做法:蒲公英洗净晒干,放入搅拌机或者捣臼里研磨碎,加入等量的蜂蜜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即可。每天吃一小勺,可以存放半年。蒲公英+陈皮清火疏肝有上火症状时可以用蒲公英煮水,可以清火、疏肝理气,特别适合湿热体质的人。非湿热体质的人群,用蒲公英泡水时可以搭配一些陈皮中和。做法:一小把干蒲公英,放入两块陈皮,加水煮开即可。蒲公英养生美食蒲公英吃法很多,既可以凉拌,也可以入菜或者做馅,给大家介绍两个蒲公英的常见吃法,感兴趣的朋友在家做做看。01蒲公玉米饼——祛火润燥做法:1、蒲公英焯水切碎,银耳、彩椒切块。2、将玉米粉、面粉以3:1的比例混合,加入清水和蒲公英,少许姜末、盐和糊,锅中倒入底油,三成油温下面糊,将面糊摊成饼,成熟后盛出备用。3、另起锅,锅中放入清水、银耳、彩椒,勾入水淀粉。4、将汤汁浇淋在饼上即可。02凉拌蒲公英——清肝理气做法:1、起锅烧水,加一点盐和几滴油,下入洗净的蒲公英,焯水30秒去除苦味,捞出过凉水,挤干水分后切段。2、盐、生抽、醋、白糖、香油调成料汁。3、蒜蓉和白芝麻撒在蒲公英上,淋上热油激发香气,再倒入料汁拌匀即可。注意事项1、蒲公英性寒,气虚、脾胃虚寒的人要少用2、蒲公英的叶子是散的羽毛状的,根部是略弯曲的梗,不是完全直的,采摘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揉肚脐:激发一身阳气,年轻不止几岁!肚脐即神阙,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与命门穴遥遥相对,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古人称其为“生门”。神阙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它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任、带、冲三脉通过与此,联系五脏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气血阴阳发生异常变化,可以通过借剌激神阙来调和全身,来达到目的。中医认为脐属脾,对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的发凉发冷,男科、妇科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都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如果有人中风不省人事,经验丰富的中医,会灸这个穴急救。在日常保健上,用按摩神阙穴来养生,也不失为一个长寿、健康、救命、减肥的好方法。经常按摩神阙,让生门之火,源源燃烧,调整脏腑、平衡阴阳,温暖身体命脉。现代人很多疾病都源于阳气、元气的衰弱,如肠胃功能衰退,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等等。经常揉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按摩神阙的方法01揉法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心挨着肚脐,向下按着,顺时针揉。女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逆时针按揉。以脐为中心,揉小腹四处的结。从轻揉到稍有力,慢慢来。揉时想象腹中有一团火,精神内守,松静自然。选择空腹或饭后2小时揉,从每次5分钟开始,到10分钟、30分钟。以脐热或微微出汗为度。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心挨着肚脐,向下按着,顺时针揉。女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逆时针按揉。以脐为中心,揉小腹四处的结。从轻揉到稍有力,慢慢来。揉时想象腹中有一团火,精神内守,松静自然。选择空腹或饭后2小时揉,从每次5分钟开始,到10分钟、30分钟。以脐热或微微出汗为度。02捋法揉完再用捋一捋。方法:左手大鱼际从脖子右侧淋巴上向下捋,直下,过心、胃、脐,推到膀胱。捋到心窝处时,另一手置左手背上,双手相迭下推。左右侧同,各1-3次。03推法双手相叠,手心向下从体侧推到肚脐,略停一下,再转向推到膀胱。左右各1-2次。04扒法双手相叠,按压在一侧腹股沟,从腹股沟扒到脐,从脐推至膀胱。左右各1-2次。05睡功平卧在床修清静,意念脚下无限深。平躺仰睡,手心向下,想象脚下无限深,放松闭眼。时间可由5分钟慢慢延长。最后搓手搓脸。肚脐即神阙,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与命门穴遥遥相对,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古人称其为“生门”。神阙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它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任、带、冲三脉通过与此,联系五脏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气血阴阳发生异常变化,可以通过借剌激神阙来调和全身,来达到目的。中医认为脐属脾,对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的发凉发冷,男科、妇科等多种生殖系统疾病都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中医上讲,人参和黄芪,都能补气。但二者所补的气不同,人参味苦,苦入心,所以人参重点补的是心气。黄芪,气偏腥,腥入肺,黄芪重点补的是肺气。所以,心气不足,心脏弱的,要用人参来补。而肺气不足,要用黄芪来补。这一点,要从气味上具体分析,弄明白,不然用错了,效果就很受影响。春天喝好一茶一汤,疏肝祛湿阳气足春天为什么要养肝?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分别归属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于肝、心、脾、肺、肾这五脏,故又有“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季节养生侧重。《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是四季之始,阳气始发,内孕生升之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内应于肝,肝气升发能启迪各大脏腑,使各脏腑之气升发有度,五脏六腑安定则生生不息。春养肝,就像是为种子提供破土而出的生机,或是助树木枝干迸发新芽的力量,可唤醒我们潜藏了一冬的能量,健运又一年的身体和精神。《素问·阴阳类论》中也特别指出:肝主春,为一岁之首,乃生机之冠,一年万物之生赖于春,而一身脏气之生赖于肝。春天也要兼顾健脾祛湿年春天的具体时间是公历2月3日-5月4日,涵盖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从这几个节气的名字就能够感受到春天少不了雨水,尤其是以潮湿著称的岭南地区,故春天养生,除了养肝,还应该兼顾健脾祛湿。兼顾健脾祛湿,其实也为了更好地养肝体内有湿,容易阻滞经脉,如肝胆经被湿困阻,就不利于肝气的疏泄,容易出现两肋及乳房胀满疼痛、肩膀痛、偏头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等肝经气机不利的表现。湿气困阻,也容易出现肝胆湿热的症状,如胁肋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发热、口苦、胃口不好、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红黄腻等。湿容易困脾,湿重或湿久容易伤脾,岭南常湿,故岭南人大多有脾虚。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两者是一种制约平衡的关系,如果脾土不足,肝木就会过旺有余,克制太过。故在春天人们也常会出现肝旺脾虚之证,可见胁胀作痛、情志抑郁、心烦失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暗淡、苔白腻等症状。因此,在疾病发生之前,我们要抓紧奏响春天的养生主旋律。养肝三部曲食以养肝,春季养肝多吃辛温食物“春夏养阳”,指要顺应春升之气,现在早春,仍有冬日的余寒,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在饮食上宜适当多吃些辛温食物,辛可散寒、升发阳气,温可以助长人体的阳气,从而增强抵抗力,抗御外邪的侵袭。春季可食用的辛温食物有很多,如韭菜、洋葱、香菜、生姜、葱、大蒜等,这些食物性温味辛,既有温养扶正的作用,还有发散抵御外邪之力。不建议吃冬季温热大补而无辛散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等。情志养肝,春季更应保持心情舒畅春季阳气升发,自然界呈现向上向外舒展的态势。按“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医认为春季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舒畅、条达。个人很喜欢《黄帝内经》里的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倘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都能心态安闲少欲望,心境安定不忧惧,心中的杂念少了,那么生活中很多困惑都可以消散,无形或有形的压力都会减少许多。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暗示,从根本上疏导自己的情绪,做到心情舒畅、心态平和,从而有利于肝气条达,疏理人体的气机,达到气血调和,身心健康。如果现在已经因为生活的一些事情产生了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消极的情绪,我们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去菜市场感受一下人间烟火、去影视书籍里感受万千世界,用哭泣宣泄,用音乐治愈,用阳光和运动驱散阴霾.....积极主动去面对生活的考验,不要让负面情绪持续太久,因为不仅不利于心情,也不利于肝气的舒畅、条达,容易引起身体的毛病。起居养肝,春季应当杜绝睡懒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季万物复苏,这时千万不可睡懒觉,因为不利于阳气升发,应该早点起床,在家也要运动起来,动动身子,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祛湿两部曲健脾为主脾主运化水湿,脾健运则水湿化,健脾应该是岭南人常年的养生做法,春天同样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1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