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与评估
(一)临床表现1腹痛:是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84%。腹痛的发生常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的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后缓解。2消化不良: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表现,占56%,又称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3体格检查:约34%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体格检查可检出右上腹疼痛,但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4常见并发症: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时,可观察到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胆石性肠梗阻以肠梗阻表现为主。(二)影像学诊断1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可以显示出胆囊壁增厚、纤维化、以及胆囊中的结石。胆囊超声的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95%,准确度为96%,阳性预测值为95%;1CT: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99%,准确度为89%;3MRI: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肝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CT,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4肝胆管CCK-HIDA:肝胆管CCK-HIDA:是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存在胆囊排空障碍。(三)诊断要点1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发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2刻板消化不良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或无右上腹压痛;3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和(或)CCK-HIDA评估为胆囊低喷射指数(喷射指数<35%);4需与急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肝脓肿、急性紧急梗死等可能出现右上腹痛的疾病相鉴别。二、治疗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一)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1饮食调整:建议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2利胆治疗:对于胆石症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降低胆源性疼痛的发生风险,避免急性胆囊炎的发生;也可用我院纯中药制剂排石汤进行排石治疗;3预防性胆囊切除:易患胆囊爱的高危人群;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体质量迅速下降的患者;“瓷化”胆囊导致胆囊癌风险增加者;(二)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
1解痉止痛: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的胆绞痛。2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在消化不良出现的早期,应用胰酶等有助于改善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可提高消化道内胰酶的浓度,增强消化能力,我院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茵陈清肝利胆冲剂在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方便,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3抗感染治疗:根据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培养结果、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和抗菌谱,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有损害等情况,在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的治疗中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三)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一般首选内科治疗,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和表现,则需考虑外科治疗。1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2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mm及以上;3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4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四)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时,应及时请外科医师会诊及处理。如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症时,可考虑超声或CT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胆病,我们更专业!
医院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