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患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人越来越多。胆囊结石与胆囊炎两者互为因果,常常同时存在。由于很多患者朋友不了解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病因,往往稍加不注意就导致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患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知识吧。
一、疾病病因
1、发病年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年龄在40~69岁的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的不规律饮食者。
2.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
3.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4.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
5.其他因素: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亦与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肠外营养、手术创伤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为无肝硬化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倍。
二、临床表现
1.胆绞痛:为典型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
2.上腹部隐痛: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可向右肩放射性疼痛,常被误诊为胃痛。
3.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管但未合并感染者,可导致胆囊积液(白胆汁)。
4.其他:单纯胆囊结石极少引起黄疸;细小的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成为胆总管结石;也可诱发胆源性胰腺炎;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偶可引起胆石性肠梗阻;结石及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三、饮食方面调护
总体饮食方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和鱼类。少吃肥肉、奶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脂肪类食物。
中医认为可分五个证型,每个证型饮食调护不同,表现为:
1.肝胆郁滞证:宜食疏肝利胆的食品,如苦瓜、芹菜、白菜、丝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品,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2.肝胆湿热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仁、黄瓜、芹菜、冬瓜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4.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莲藕、山药等。
5.胆腑郁热证:宜食清热泻火的食品,如冬瓜、苦瓜、菊花泡茶饮等。忌食辛辣、油腻、酒类等刺激性食物。饮食要细软易消化,少吃多餐。
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禁食脂肪类食物或禁食,缓解期宜食用植物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不论在胆石病发作或静止期,均少食为宜。
四、注意
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并向右肩放射痛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甚至出现黄疸,医院治疗。
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