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1双

胆息肉

编辑

胆囊息肉分多种,其中主要的就是胆固醇息肉、炎症性息肉和瘤样息肉,其中胆固醇息肉又占大多数(占95%)。胆固醇息肉和炎症息肉是不会恶变的,瘤样息肉长到一定程度会有恶变的,机率在10%左右,几率与大小成正比。因为B超和CT是一种形态检查,是无法给息肉的类型作出定性的!现在胆囊息肉的发病逐年增高,这与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当然长期慢性胆囊炎也是引起胆囊息肉的很主要的原因。平时多注意饮食控制,一定要清淡,不能暴饮、暴食、禁大鱼、大肉、大油、高脂、高胆固醇、油煎油炸食物、酒类。在作息上的要求不多,注意不要太劳累就行。其实得这个病一般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大部分都是胆固醇性的,只要定期6个月检查一次,观察增长的情况,再决定是否手术。但是单个的、直径超过1公分的、发展比较快的、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的最好切除胆囊,因为单个的、直径超过1公分的息肉恶性变的机率在10%左右,机率与大小成正比。如是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微创手术。目前还没有针对胆囊息肉治疗的特效药物,所有的治疗都是对症治疗。如果你的息肉比较小可根据以上原则调节饮食、改变生活习惯延缓息肉的发展,有炎症时消炎治疗,密切注意息肉的发展情况,一旦增长明显、症状加重建议手术为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运

胆息肉,即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中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中文名

胆息肉

别称

胆囊息肉

鸡内金是鸡的胃内膜。功效应用:1。健胃消食:用于钦食停滞,消化不良及小儿疳积等到症。2。固摄缩尿:用于遗尿、小便频数。3消结石:用于胆、肾、膀胱结石等到症。胆囊息肉中药方:1.凤尾草8克,路路通8克,金钱草10克,黄柏8克,玉竹6克,地鳖虫8克,三棱6克,鸡内金8克,姜五片,煎汤/日三服/共7日一疗程.2.柴胡15g半夏15g白术15g苍术15g当归15g茵陈10g泽泻10g黄芩10g陈皮10g双花10g甘草5g水煎服中火煎,不用久煎。分三次,口服。忌生冷油腻及海鲜、酒类。7剂,一个疗程15天。吃7天停3天。连续两个疗程可以缓解症状,并使息肉体积缩小。提示:胆囊息肉治疗起来病程较长,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目前手术治疗副作用大,易复发。且更多的息肉患者根本不需要手术,单是吃中药调理就可以痊愈。夏天吃中药,副作用相对要大一些,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不过问题不大,如果发现体乏无力很重,则停药几天即可。中药调理,讲究是随时根据病情改变处方,以便达到最好的疗效和最低的副作用。

分类

增长期、稳定期、消散期

发生部位

胆囊壁

目录

1临床分期

2疾病类型

3病因病理

?西医认识

?中医认识

4临床表现

5鉴别诊断

6注意事项

临床分期

编辑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疾病类型

编辑

在临床上,一般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二)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

(三)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

(四)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

(五)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

胆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散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

病因病理

编辑

西医认识

胆息肉的分类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从发病机理上专家经多年来详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从近千例的患者体液分析观察及B超引导下,经观察发现K-RAS基因,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息肉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抑息基因,又称多肽链合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在大量低下。这种致息与抑息的活性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C、单核吞噬C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改变胆囊内环境稳定(K-RAS)致息基因活性进一步增强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后结合,形成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突出赘生物,称之胆囊息肉共形成过程见图:根据胆囊息肉病理特征,将息肉分成五种类型,胆固醇性占50%,胆囊炎性占20%,腺瘤性占10%,腺肌瘤性占8%,混合性息肉占17%。

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胆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

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湿热蕴结、胆汁泌排不利、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症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治疗时,宜辩明标本,分清虚实。

临床表现

编辑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鉴别诊断

编辑

胆息肉常用检查方法有B超、彩超、CT、核磁共振、胆道造影等,而最常用、最经济而且确诊率最高的方式是B超,由于胆囊息肉体积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检查中容易被遗漏,胆道造是有一定痛苦及危险性,故极少应用。

胆息肉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

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

  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

  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2、胆囊息肉,胆囊息肉食疗及胆囊息肉的中医疗法

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注意事项

编辑

1.要讲究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菜类一定要洗净,以防吃入蛔虫卵。

2.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等。

3.要强调饭菜用植物油烹调,以炖、烩、蒸为主。

4.要吃些瘦肉、鸡、鱼(除鳗鱼外)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适当,不宜过量。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著名白癜风医院
著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lcbx/11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