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三)
验录
13·
肠梗阻
龚某,女,48岁。
曾患慢性肾炎、糖尿病,做过胆结石切除手术。一月前做右胸部结核瘤切除手术。手术后低热,腹痛,已十一日不大便。近二日,日哺时常出现视物不清、寻衣摸床之症。患者面色萎黄,轻度浮肿,全身疲惫不堪,卧床不起、自觉心烦,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喜冷饮,右侧腹胀痛拒按,脉弦而数,舌黄燥起芒刺。诊为肠梗阻。遂以柴胡6g,黄芩9g,党参9g,半夏6g,生白芍12g,川大黄6g,芒硝6g,枳实6g,生姜9g,红枣4枚,水煎服,令其服一煎,便通即止。
服药后三小时,便出燥屎五六枚,腹胀痛顿消,即能下床。小息后,食米粥一碗。嘱其便后即服元参60g,小红参6g,麦冬15g,当归9g,一剂。后以饮食调养而康复。(门纯德)
《名方广用》
14·
麻痹性肠梗阻
老妇文氏,70岁。一年前曾患化脓性胆囊炎,手术治愈,手术后体质一直虚弱,腹胀腹痛,大便二三日一行。近五六日,由于大便不行而腹痛加剧,赴医院诊治。西医诊为麻痹性肠梗阻,须手术治疗。家属不愿再施手术,遂邀余治之。见腹胀如鼓,右侧腹部按之有硬块。询之晨起恶寒,午后潮热,且渴欲饮水。脉象弦紧。治与大柴胡汤加芒硝6g,令其晚饭前服之。不至午夜,患者腹痛欲下,便出燥屎稀便一堆,诸症解除;唯头晕、短气,次日又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而愈。(门纯德)
《名方广用》
15·
胆结石胆囊炎
宋某,男,53岁。年6月10日初诊。
素有胆结石、胆囊炎,近来胸胁剧痛,甚则倒在地上打滚,口苦,恶心,大便燥结,一周未解。舌红赤,苔厚腻,黄白相兼。此湿热阻塞肝胆,三焦气机不通而疼。用草果大柴平胃汤法。
处方:草果4g,槟榔10g,厚朴10g,陈皮12g,青皮12g,苍术10g,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2g,生姜3g,白芍15g,枳实10g,大黄6g,片姜黄12g,橘叶10g。7剂。
服药后泻大便二次,疼痛大减。用上方减大黄量为3g,继续服7剂而愈。(张文选)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16·
胆石症季肋痛
44岁妇女,消瘦,贫血。从3年前心下剧痛屡次发作,体重在1个半月里减轻7.5公斤。放射检查发现5~6块石头,故诊为胆石症。脉沉细,心下右季肋部,抵抗和压痛较强。本患者未见更多的实证,但有明显之胸胁苦满,故与大柴胡汤(无大黄)。此方服用后未再发作。(矢数道明)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17·
胆石症
某,女性,61岁。3年前发现患有胆石症。主诉有肩凝、腹胀满、失眠、咳嗽、咯痰等症。食欲、大便正常。并时有心动悸、喘息发生。曾被诊断为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余诊之,脉沉实,右季肋部有抵抗及压痛,舌苔白,血压/10mmHg。给予大柴胡汤去大黄。
服药15日后,诸症状好转,血压降至/70mmHg。此后服用1年半而右季肋部之抵抗压痛消失,血压稳定。(矢数道明)
《汉方辨证治疗学》
18·
胆管术后黄疸
高某,男,50岁,农民。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总胆管结石取石手术后黄疸不退1个月。患者于3年前突感右上腹疼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医院对症治疗后缓解。以后每隔1~2个月即发作一次,并伴巩膜、皮肤黄染。年2月26日以总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疽住院,经胆总管切开术,取出1cm×1cm大小结石2块和死蛔虫1条。手术后置T管引流1个月,但黄疸消退不明显,怀疑胆道又有蛔虫堵塞,乃邀中医会诊。
现症:体温正常,巩膜、皮肤黄染,口干苦,纳食不下,时有呃逆,胸胁胀闷,胃脘痞满,小便黄赤。舌淡红,苔黄,脉弦滑。
辨证立法: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胆,疏肝理气。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白芍15g,枳实10g,酒大黄5g,茵陈30g,金钱草3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6剂。
二诊(年4月3日):药后黄疸略减,呃逆仍明显,守方加旋覆花10g(包),代赭石30g(先下),再服6剂。
三诊(年4月10日):呃逆已止,纳食增加,黄疸减轻,昨日拔除T引流管时,发现内有一条死蛔虫。舌脉同前。守方再服6剂。
四诊(年4月17日):黄疸消退,无特殊不适。守方连服10剂,病愈出院。(祝谌予)
《祝谌予经验集》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徐立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lcbx/1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