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一个囊状结构,主要功能就是贮存胆汁,而胆汁的主要作用是消化脂肪。当有食物,尤其是油腻食物刺激的时候,胆囊就会收缩,排出胆汁以消化食物。
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是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均可导致胆囊功能异常,引起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又分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两种,其中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比较多见。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如果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形成结石。胆囊结石的存在,会加重胆汁排出不畅。胆囊里的胆汁越积越多,胆囊的压力随之越来越大,加上结石对胆囊壁的反复摩擦,胆囊壁就会出现炎症。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正常胆汁里是没有细菌的,当胆囊梗阻、胆汁排出不畅时,肠道里的细菌就可能进入到胆囊,引起胆囊发炎。如果胆囊内压力剧增或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引起急性胆囊炎发作。
此外,胆囊缺血(全身性疾病、使用缩血管药物)、饮食不当(大量摄入油腻食物、暴饮暴食、过度节食)也可引起胆囊功能异常,诱发胆囊炎。
不吃脂肪,可不可行?了解了胆囊炎的发病原因后,一些患者就理解为了「吃脂肪=排胆汁=诱发胆囊炎发作」,因此就会吃类似「清水煮白菜」这类无脂饮食。
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虽然高脂饮食会明显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腹痛,但平时适量进食脂肪不会诱发或者加重胆囊炎。相反,适量的脂肪摄入会刺激胆囊正常的收缩,使胆囊内的胆汁及时排空,减少胆汁瘀积,避免形成胆结石、加重胆囊炎。
此外,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缺少脂肪的摄入,会逐渐出现乏力、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
如果慢性胆囊炎病人因饮食不当、劳累、细菌感染等原因,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出现明显腹痛、发热甚至皮肤变黄等症状时,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慢性胆囊炎患者该如何吃?1.蛋白质量要不多不少
适量的蛋白质可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胆汁的排出及疾病的恢复。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对蛋白的要求,与正常人群相当或稍高,每天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80~g。
2.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要少
脂肪和胆固醇越多,越容易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腹痛;而且,脂肪和胆固醇会让胆汁变得粘稠,更容易形成结石。
每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50g,胆固醇摄入量每天应少于mg。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除了能补充维生素外,还能减少胆结石的形成、减少胆固醇吸收、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4.适量增加饮水量
多喝水,可稀释胆汁,促进胆汁排出,减少胆结石形成机会。
5.合理烹调
宜采用煮、蒸、炖、焖等方法,减少煎、炸、烤等烹饪方式。
烹饪用油选用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6.其他
少吃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新疆发布最新干部任免信息整整一年不化妆效果会怎样看看她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zl/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