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餐是胆囊的守护神简单而言,胆囊的命名是因为当时发现胆汁在胆囊,实际上,胆囊并不产生胆汁,只是胆汁临时居住的地方。胆汁是肝脏分泌的,临时汇总在胆囊,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胆管汇入十二指肠,参加消化过程中油脂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吸收。夜间胆汁开始分泌,储藏到胆囊,早晨,我们进食一些油脂性的食物,例如鸡蛋等,胆汁受到召唤,立刻就开始从胆囊进入十二指肠,发挥它的功效,分解油脂性物质,转化成人体必需的营养,这个过程,也是胆汁消耗的过程。如果不吃早餐,胆汁没有用武之地,继续留在胆囊睡觉,就会滞留,形成胆汁淤积。每天早晨都不吃早餐,胆汁每天都闷在胆囊中,惰性增加,没有流动起来,时间长了就会成为异物,引发炎症,形成胆囊炎。由于流动性差,也可能形成胆结石。肝脏分泌的胆汁也排泄不出来,滞留在肝脏中,也会形成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硬化。所以,吃早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作用大于午餐,而没有规律的早餐,就是胆汁淤积,胆囊炎胆结石首要的病因。2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虚弱但是,不吃早饭肯定会得胆汁淤积吗?结论也是否定的,如果不吃早餐,尤其是经常不吃早餐,得胆囊疾病的就比别人高出很多,如果还有别的因素,那就更容易患上胆囊疾病了。这条病因在中医认为就是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虚弱,形成了胆汁淤积的潜状态。中医认为,肥甘厚味生湿,湿热互结,熏蒸胆汁就会全身发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油脂性物质的无节制摄取,引起了胆汁分泌的异常出现了这个原因。不吃早点,不分泌胆汁不好,如果油脂性物质摄取太多,也会造成胆汁分泌异常,所以,过犹不及,应该掌握饮食平衡最重要。3精神不调,肝郁气滞抑郁的时候,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分泌受到干扰,而这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的胆汁分泌及胆囊的存储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心情抑郁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神经递质的负反馈,从间接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这也是造成胆囊炎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这种状态是肝郁气滞,是中医“黄疸”病的首发原因。肝郁气滞,湿热熏蒸,脾胃消化能力下降,就会出现胆汁疏泄不利,出现胆汁淤积,胆囊炎和胆结石。这病到哪里治的效果都不好,就没治了吗?患者的焦虑刻在眉毛里。不得不说,一方面是基因,也就是中医讲的体质,来自爹妈的馈赠;另一方面,是习惯和心态,是否能顺其自然。医生的责任:1、告诉你客观面对现实;2、教会你应对未来;3、帮助你和疾病共存。胆汁淤积、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关系1胆汁淤积简称淤胆,是由胆汁生成障碍或/和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症状,又名胆汁淤积综合征。胆汁从肝细胞到十二指肠一路行走,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塞车,都会形成胆流障碍,可发生在从肝细胞,胆小管到Vater壶腹整个通路中的任何一处。临床上区分肝内与肝外的原因是很重要的。最常见的肝内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炎,药物中毒性和酒精性肝病。较少见的原因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胆汁淤积,转移性肝癌以及其他一些不常见的疾病。肝外原因所致的胆汁淤积常见于胆总管结石或胰管癌。其他不常见的原因包括胆总管良性狭窄(常与以前的外科手术有关),胆管癌,胰腺炎或胰腺假性囊肿以及硬化性胆管炎。更细致的原因有肝窦基侧膜和毛细胆管膜改变;细胞骨架改变;胆汁分泌调节异常;细胞旁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胆管和肝内胆管阻塞。2胆囊炎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往往和胆结石一起发作,也可以独立成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慢性胆囊炎可以由急性胆囊炎转变而来,也可能是急性胆囊炎的病因。3胆结石疼痛剧烈,往往是有胆结石等梗阻,也是中医认为的不通则痛,而没有梗阻的,往往疼痛不剧烈。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所以,三者的基本病因一致,也可以互相为病因,在人体上的关系可以画一个图表示。三个疾病是三个圆圈,每个人可以单独有其中的一个疾病,也有可能有其中的任意两种疾病,还有可能三个疾病集一身。临床表现胆囊炎和胆结石的临床症状可以完全一致,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石头在胆囊。1典型胆绞痛常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的,不断的出汗,这是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还可伴有恶心、呕吐。2上腹隐痛平时,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有时被认为是“胃病”。3胆汁淤积症状对于胆汁淤积,比较常见的是从症状入手,见到黄疸和皮肤瘙痒一般会是胆汁淤积,黄疸是指,面色黄,尤其是眼睛的“白睛”(巩膜)变黄,巩膜黄染,以及小便颜色变黄。简称三黄:面黄,目黄,小便黄。皮肤瘙痒可在黄疸出现前发生,到淤胆肝病晚期,瘙痒可消失。长期严重的淤胆可见皮肤黄瘤。淤胆的继发表现有:脂肪吸收障碍导致的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D、K、A吸收不良导致的骨病、夜盲症和出血倾向等。4胆囊炎症状表现胆囊炎,还有炎症表现。胆囊炎主要分为两种。从症状来看,和胆结石一模一样,一般来说,急性胆囊炎是典型的胆绞痛;慢性胆囊炎是上腹部隐痛。慢性胆囊炎①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有右肩胛区疼痛。②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③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叩击痛。⑤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⑥B超可见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⑦胆囊造影可见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等。急性胆囊炎①多以食用油腻食物为诱因,或者是着急生气出现。②突发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胛部放射,常有恶心、呕吐、发热。③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墨菲征阳性(这是一个临床大夫检查的方法,平躺在诊床上,左手放在右肋下的和腹直肌外缘交汇的地方,随着吸气呼气的压痛检查方法,如果有疼痛为阳性,提示有胆囊炎),少数可见黄疸。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黄疸指数和胆红素可能增高。⑤B超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或毛糙,囊内有浮动光点,伴有结石时可见结石影像。⑥X线检查:胆囊区腹部平片可有胆囊增大阴影。疾病的诊断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少数病人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汁淤积可能有黄疸,但黄疸不一定是胆汁淤积,还可能是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所以,主要的诊断要从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来看。主要为结合胆红素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是胆汁淤积最具特征的肝功能异常,通常首先出现;这两项在肝功能检测中就有,这两项升高就可以诊断了。根据临床典型的绞痛病史,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首选B超检查,非常明确。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有否胆道梗阻的具体病因。鉴别诊断胆囊炎疼痛的位置比较特殊,很多疾病的疼痛都可能和这个地方相关。别以为自己平时是胆囊炎,这次发作也肯定是胆囊炎,疾病就是这么任性,很多时候不按常理出牌。例如特征性的右上腹痛,而这个地方的疼痛还可能有急性胰腺炎、右下肺炎、急性膈胸膜炎、胸腹部带状疱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阑尾炎等。而对于慢性胆囊炎来说,和它类似的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消化不良、慢性病毒性肝炎、胃肠神经功能症和慢性泌尿道感染。胆囊疾病的治疗如果现在没有症状,处于平静期,可以不治疗。如果仅仅是一个胆汁淤积,没有结石或者胆囊炎,也可以不治疗,因为没有太大的危害。如果有症状影响到了生活,可以考虑使用利胆药,经典使用熊去氧胆酸制剂。如果有胆囊结石,那主要的策略就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这个病因祛除了,胆汁淤积也就好了,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才是硬道理。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是在生活中的治疗。生活起居要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2药物治疗急性发作的原则是,抗炎,止痛,利胆。急性发作的胆囊炎①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②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③利胆药物:50%硫酸镁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平时的慢性胆囊炎如果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如有症状可以考虑对症治疗。一般选用对症药物和利胆药物。外科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疗方法。如病人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仍然要进行内科治疗。其实等当胆囊炎恢复之后,重要的就是治疗最重要的原发病——胆结石。胆囊结石能不能根治呢,回答是肯定的,能!但治疗方法是有创的,并且治疗手段本身会带来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术方法可以做到万无一失。所以,我们就要纠结一下,胆囊结石要不要挨上一刀。医生推荐:目前最佳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疗效确切。无腹腔镜条件可作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下列情况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1)结石直径≥75px;(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3)伴有胆囊息肉25px;(4)胆囊壁增厚;(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6)儿童胆囊结石;(7)合并糖尿病;(8)有心肺功能障碍;(9)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中医药治疗黄连温胆汤,是治疗各种胆囊疾病的首选基本处方。名为温胆,实则清胆。基本处方以中医的“二陈汤”为底,二陈汤是中医化湿第一基本处方。方剂:半夏9陈皮12茯苓15黄连6竹茹10枳实10炙甘草这7味药构成了中医治疗胆囊疾病的核心梯队,其中,半夏,陈皮,茯苓是化湿的最佳组合,治疗疾病的根本;黄连为臣药,辅助化湿并且兼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竹茹和枳实是药物发动作用的动力,也就是这个药物团队的“跑腿儿的”;而甘草作为使药,要调和各个药物的作用,就是一个联络人,也就是整个方剂的秘书。这个团队的作用就是通过化湿清热理气的协同作用,缓解胆汁淤积的作用。黄连温胆汤是胆汁淤积状态的一线用药,首选团队。如果出现了其他的症状,例如大便稀薄,就调用炒白术;如果出现了气虚的疲劳,就加用炙黄芪,太子参等,随着不同的症状进行调整。如果出现胆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时候,中医的方案是加用大柴胡汤,这是另一个治疗团队,是中医胆囊炎急症的快速反应部队。慢性胆囊炎的时候,可以加用小柴胡汤及四逆散。平时在有症状的时候可以服用以黄连温胆汤为主的方剂缓解症状。这些治疗,在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本治愈,因为对于胆结石来说,一部分比较小的,不太粘滞的小结石,可以在药物和自身的努力下,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看。但多数情况吃这个药不能彻底治疗,因为你还有胆结石存在。如果没有发作,就和胆结石和平共处。很多胆囊结石,不需要手术治疗,就当是上天赐给你的礼物,小心的珍惜,每天携带就行,这也是和疾病共存的理念,是中医文化““和”的思想精髓。化敌为友,或者和谐共处,是很多疾病治疗的思路,从肿瘤到细菌和抗生素,以及心衰的治疗。如果能够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允许身体的不完美,完全可以生活的更好,虽然我们无法达到疾病的痊愈,我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做到完好无缺,但是我们可以有更美好的生活,也不必纠结于每天都在和疾病作斗争,放松心情,和他们共处。在这个和疾病共处的过程中,中医药可以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