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一般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即胆囊壁的急性炎症反应,通常是由于胆石阻塞胆囊管引起的.其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临床上怀疑急性胆囊炎时,可通过肝胆闪烁扫描和超声波检查确诊.治疗包括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禁食并作鼻胃管吸引术.一旦怀疑本病,即应开始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
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慢性胆囊炎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纤维化和胆囊收缩,在临床上表现为以反复胆绞痛等症状为特征的慢性胆囊疾病.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微创保胆手术是首选,极少数患者胆囊已经萎缩和癌变,应切除胆囊。
预防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5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 6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