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视拔罐比吃什么药都强
为何要在背部拔罐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发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畏惧淤积。只有脊背这个关键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所以,捏脊能治百病。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如果常常在外面做保健的人可能比较熟习,按摩师给您拔罐、推拿选择最多的部位就是后背。在后背拔满了罐,或在后背推拿、刮痧、捏脊、踩背。为何都愿意选择后背进行医治呢。是由于后背是膀胱经主要循行的部位,医治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就象你家的污水管道,如果不通,全部日常生活全都会被破坏。
背部俞穴的散布
1.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睥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胃俞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三焦俞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9.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0.小肠俞位于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1.膀胱俞位于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视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常常呈异常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随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等病变。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随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忽忘记、纳呆等症。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随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痹。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忘记、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随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随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请
2、负压作用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许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遭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请
3、温热作用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大,增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良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到达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4、调节作用拔罐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到达大脑皮层。
拔罐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理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进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理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剂,使疾病逐步康复。
其次是调理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资的交换,其功能的调理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另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1种类组织胺的物资,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拔罐的好处就是在于能驱走身体内部的垃圾,改良身体的血液循环,让身体更能放松。
拔罐疗法——罐印分析
拔罐常常会出现局部潮红、紫红、紫黑、水泡、出血点、血泡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而引发医治者的恐惧,更因一些人不知道出现这些不同的反应所对应的病症对拔罐疗效而怀疑并排挤。其实这些色彩和形态的变化都是拔罐的正常医治反应,在反复拔罐医治中会逐步消失,不需顾虑,一般情况也不需要处理,可待其自然吸收,即便出现大的水泡等情况,也只需将水泡局部用酒精消毒后,刺破水泡,挤出泡内液体,天便可愈合。
现将一些常见的罐印色素反应综述以下,供拔罐者辨别病情状态时参考:
1、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顺畅,多为气滞血淤之象。
2、罐印发紫并伴随斑块――表示寒凝血瘀症,罐口部份呈紫黑色――多为火毒,如发紫伴随斑块――多为寒凝血淤之证,紫的程度不同,表明病的程度也不一样。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4、罐印鲜红而艳――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盛火旺。
5、罐印红而暗――多表示血脂高,血粘稠度高,且有热邪。
6、罐口部位皮肤发白,触之不温,发冷、发凉,起白水庖――多为风湿重一些。
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没有其他的现象――表明多是贫血,虚寒、湿邪;
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发凉,不起白水庖――多是风寒较重。
如白庖中夹有白沫,而留罐进程中感到痒――多为排风寒和排风湿。
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温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如果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
起黄水泡或黄绿泡和脓水及粘稠物、果冻样物――多为有炎症且比较重。
10、感觉拔罐部位疼痛――表示体内有火毒,
感觉罐口部位先痛后痒――表示先排火毒,后排风寒湿邪。
11、拔罐后无明显罐斑反应,局部皮肤没有淤血现象,或虽有轻度潮红,但起罐后很快消失,恢复皮肤原来的色彩――一般提示无病或病情轻微。
12、在连续拔罐进程中,罐斑色彩逐步变浅或减少――说明病情逐步减轻或病接近康复.
13、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
鲜血显示病情较轻
黑色或淤块显示淤阻较重
黄水显示湿热证
清水显示寒湿证。
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上诊察罐印色素的变化,结合临床反应的症状,有针对性的对症拔罐医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析:不同身体区域罐斑的诊断方法
不同罐斑出现在身体的不同区域,也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那末,不同区域的罐斑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体上的哪些危险信号呢?下面具体为大家来介绍一下:
罐斑的诊断
注:
诊断正常色:为粉红色
肝胆:略青
肺肠:略白
膀胱肾:略黑均属正常
心脏:略赤
脾胃:略黄
肺区罐斑:
1、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是支气管炎。
2、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是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3、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如咽炎、鼻炎等。
4、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扁条腺炎。
5、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淋巴肿胀。
6、出现白色为肺虚。
7、出现毛孔粗大为风犯,受风寒。脖颈僵硬、肩胛痛或伴随肩周炎等。
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上下相连的紫红色是心经不通,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起罐时出现有小面积斑片,表示相交头部有脑供血不足现象,如头晕、头有麻胀感。
3、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条表示患者是颈椎疾病
4、起罐时出现白色,是属心肌缺血。
5、起罐时如出现毛孔张开很大,并伴随雾气,为风湿性心脏病。
6、出现白色为气血亏损,
7、出现凹陷状为血汗不足,脉弱,气短。
8、出现红色为心火大
胆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是胆结石。
2、起罐时周围出现紫红色斑点表明胆的排泄功能失调,可出现口苦、两肋胀痛、黄疸等疾病
3、出现白色,胆功能低下。
4、出现淡紫色圈圈,受过惊吓,胆小。
5、出现片状红疹为胆囊炎。
肝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潮红色疹状,属肝经实火,可出现头痛、易怒,面红耳赤、尿黄、便干等症状。
2、起罐时罐斑中央发青时,表明患者有肝炎。
3、起罐时如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圈内呈白色状,为气滞即生气而至。
4、周围出现紫圈为脂肪肝,
5、大面积出现潮红色,并伴随肿硬状为酒精肝。
6、全部肝区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血粘稠度高。
7、出现紫青色并僵硬壮为肝硬化。
8、有紫青斑出现,斑中有白色相间,可能部份伴随肝腹水。
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时,表明为食欲不振或食后两肋胀满,大便稀并可伴随眩晕,疲倦等症状
2、起罐时如出现紫红色并有隆起的现象,表明有脾肿大征象。伴随脾气暴躁,性情不稳。
3、出现红色或潮红色并伴随毛孔粗大现象,表明脾脏湿热,恶寒,出虚汗。
4、出现凹陷状,表明脾脏功能运化较差,无力,行动缓慢,性子慢,不喜言语。
5、出现淡紫色或紫色圈圈表明气滞,脾气不好,常常发脾气。
6、全部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高血脂,血粘稠度高,可能伴随有血压偏高现象。
胃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有胃病。
2、起罐时中央为白色,属胃寒病,表现为胃痛,遇寒疼痛加重。
3、起罐时如出现有红色,表明上火、食欲不振、积食等。
4、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代表生气状。
5、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为浅表性胃炎。
6、周围出现深色紫圈圈,为慢性胃炎。
7、有凹陷状并伴随淡紫色,为萎缩性胃炎。
8、呈凹陷状,并伴随灰白色,表明胃功能低下,蠕动慢。食少,大便不正常。
大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罐斑,表示大肠有热,可出现大便干燥或出现口臭、头晕等现象。
2、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表明大肠有宿便,干燥等。
3、起罐时如出现白色表示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
4、出现潮红色,并伴随毛孔粗大,为大肠湿热,消化差,大便勤,或有餐后迅速排便现象。
5、出现灰白色,并伴随凹陷状,大肠蠕动慢,或伴随3、五天才能大便,并伴随大便干结。
6、出现红色斑点,为肠炎,如有紫色斑点为慢性肠炎。如为淡紫色斑点为过去得过肠炎。
小肠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状时属小肠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异常、小腹绞痛、腹胀。
2、白色,毛孔粗大,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并伴随肠鸣、气转等现象。
3、出现灰白色,并伴随凹陷状,为小肠蠕动慢,
4、出现紫红斑点为肠炎。
5、出现暗红斑圈为溃疡点。
6、出现暗紫色表明肠内有毒素。
7、出现淡紫色斑点为之前有过炎症。
8、周围出现暗紫圈为大便不下,干结,并伴随宿便存在。
肾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属肾气不固,如慢性肾炎,小便频数而清。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腿酸痛。
2、起罐时出现白色时,属肾虚水泛,全身浮肿,腰以下更严重,尿量减少,重者腹胀满,阴囊肿。
3、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属颗粒状肾结石,如有凹进去的白沙粒状,属沙砾状肾结石。
4、起罐时出现毛孔扩大,长时间不消弱,左肾表明腰部有风寒,右肾表明在相交两腿关节有风湿。
5、出现紫斑片为腰部受过损伤,如扭伤,挫伤或撞伤等多种外伤所引发。
6、如发现内部出现紫圈或淡紫圈,表明肾部内有积水现象。
7、如双肾色彩反差很大,如左肾紫红,右肾灰白,表明双肾工作不协调,阳胜,阴衰,反之阴胜,阳衰。
8、如出现双肾全部紫红色,并伴随凸硬状,表明有性能亢进现象。
膀胱区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紫红色淤斑时,男性为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尿色浑浊;女性为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2、如出现紫红色斑片,斑内呈昏暗色,男性为前列腺肥大,女性为子宫糜烂等证。
3、起罐时下部位出现有紫红色斑点时属患者有痔疮。
4、起罐时最外圈如出现白色,内圈为淡紫色,表明有糖尿病征象,如果罐内中间呈红色装,表明目前有加号。最少在两个以上。
5、起罐时如出现脱皮现象,表明慢性糖尿病症状。
6、全部罐体如出现灰白色,并有凹陷状,表明性功能消退。
7、如出现不规则淡紫色圈圈,为受过惊吓。肾功能失调。
8、女性出现暗紫色斑片,为妇科病。上部为子宫疾病,两侧斜上方为附件或卵巢疾病。
9、女性如出现青紫色斑点为子宫肌瘤。
注:留罐5至6分钟后起罐,根据起罐后的皮肤判断疾病。此法为临床经验,不作为理论依据,只供参考。
如下图:在腰骶部拔罐出现在色彩和相应问题
附件炎:出现红色罐印
子宫肌瘤:罐像为规则的圈状,色彩一般以青色为主
宫寒:膀胱功能区,打开罐以后是青色或青紫色
北京中科华北中医医院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