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阮旭东老师柴芍三金汤治愈多发结石1

分享嘉宾简介:

阮旭东,男,福建漳州人,肿瘤学硕士。中国人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福建省第一届肿瘤内科委员会青年委员。现代医学师从于欧阳学农教授,中医方面师承戴西湖教授“辨病专方”体系。

主持嘉宾简介:

张哲,中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医三人行”资深主持人。日本世川奖学金留学学者,英文教授《内经》,《伤寒论》多年,对经方应用较有心得,专老年病学。门诊:周六,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门诊。

病案及治疗经过:

患者男性,34岁,体型肥胖。多年体检彩超发现胆囊泥沙样结石(范围10*6mm)、重度脂肪肝、右肾下级肾盂肾盏区结石(5×8mm)。就诊时诉左口唇生疱疹,色淡红,轻度疼痛感。平素自觉口臭,腰酸,早泄。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

北柴胡7g白芍10g枳实10g金钱草10g

鸡内金10g郁金10g瓜蒌10g绞股蓝10g

龙胆草10g石韦12g玉米须16g车前草10g

茯苓皮10g泽泻15g怀牛膝15g生甘草5g

连服30剂,复诊:口唇疱疹痊愈(约四五剂后痊愈),口臭、腰酸减轻(约七剂后开始减轻),早泄有所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滑。彩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消失,脂肪肝减轻,右肾结石仍在。(见下图,上图为治疗前,下图为治疗后彩超报告)

参与讨论医友问题汇总:

1、茯苓皮在方中作用?

2、连续三十剂吗?中间需要调整吗?

3、柴芍三金汤方义?

4、方中金钱草用量较小,是否有深意?我们一般用量都较大;

5、、柴芍三金汤是专为治疗胆结石而设,请问利水渗湿,让湿热多小便流出,是否利于排石?还是用清热排大便的药物更好?

阮旭东老师解答并分析:

1、上方中,前12味+生甘草,共13味中药,为自拟方“柴芍三金汤”。临床用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效果颇佳。取柴胡疏肝汤之君药柴、芍、枳,臣以鸡内金、金钱草、郁金之排石三金,龙胆草清除胆经湿热,佐以石韦、玉米须、车前草让湿热由小便流出,绞股蓝柔肝阴,以免驱邪伤肝。

2、因为该病人合并肾结石,而右肾下极肾盂肾盏区结石,难以让结石排出。且患者平素有腰酸、早泻症状,所以在首诊的时候,我在《柴芍三金汤》的基础上加了茯苓皮10g、泽泻15g、怀牛膝15g,取六味地黄丸三泻之方义。

3、关于30贴的问题:该病人是我好友,因体检发现问题来开中药调理。平素肾结石与胆囊结石的典型临床症状并未发作。服药后他也多次复诊,在病案中有描述,口唇疱疹痊愈(约四五剂后痊愈),口臭、腰酸减轻(约七剂后开始减轻),早泄有所改善。之所以连续服用30剂,是因为效不更方的缘故。当然,口唇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你不处理它,自己也会好,时间长短问题罢了。没想到喝了中药后,四五剂后便痊愈。

4、按照现代医学的解剖,胆汁排入肠道,然后由粪便排出。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毫无疑问,应该通大便。而很多文献也都这么做。问题是,我尝试了这样的方法,似乎并不理想。早先我也给病人用大黄、茵陈,可尝试的结果,病人拉了半天,并不见的石头排下。这点和胰腺炎治疗不同。

5、我对胆结石的中医病机的理解:胆石症的病机,多是湿热郁结胆经,久而化石。中医去湿热,应由小便去,鲜有从通便泻下的。于是我尝试去掉大黄、芒硝这类通便药,改为石韦、玉米须、车前草,让湿热有肾经排出。

6、治疗还是应该重视辩证,该病人体检发现结石,没有承气汤证表现,所以这个时候用利尿去湿热,显然更合理。而一旦病人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急性发作了,痛吐,那就可用大黄,芒硝。

7、我建议临证处方时,对病机的理解可按照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再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来处方用药。但这种结合方式尚需进一下研究、完善。

其他医友方剂贡献:

1、“破壶”医友:我认为胆结石,应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石为主。在此理论下,本人有一成熟方子,对各种胆石症效果均好:黄芪15、当归15、川芎15、三棱10、莪术10、郁金15、香附15、木香20、白术15、内金30、赤芍15、焦三仙各30、枳壳15、地龙10、金钱草30、延胡索10、车前子15、莱菔子15。该方在破气活血的同时,应用补益之品,健脾而不伤胃(因为肝胆疾病者多伴有胃肠不适),尤其适合老年久病者,病人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一般30付左右,效果较明显。

2、“韵生中医”医友家传方:野杨梅根5到9根,一定要奇数。金钱草新鲜的一把,治疗各种结石均有较好效果。(附野杨梅图片如下:)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黑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zl/581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