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危急,紧急!
7月31日,一条紧急的、特殊的求诊信息转发到我报编辑部。由此揭开了一场穿越多公里的跨省医疗救援的序幕。
一场穿越多公里的跨省医疗救援
7月31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陈某向我报编辑部紧急求助:「80岁的父亲患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但因身患高危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双肺气肿、肝囊肿等多种疾病,尤其心肺功能很差,医院医生建议父亲马上动手术取出胆结石,但限于医疗条件无法手术,请帮帮我!」
收到信息后,我报编辑部立即与陈某进行了联系沟通,陈某父亲的病情确实比较复杂:陈某的父亲今年80岁,首先属于高龄病人,身体条件相对较差。其次,病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属于高危,并且双肺气肿,心肺功能差。第三,综合分析后,医院认为手术风险高,医院条件无法手术,医院医生手术取出胆结石,以防今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
从宣汉到重庆,多公里的距离,但老人的病情却牵动着两地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当我报编辑部把这条救助医院发起救助倡议时,医院纷纷响应,愿意接诊老人,开展手术。最终,陈某在多方考量后,选择到重庆医院江南院区为父亲手术。
为了保证手术的效果,陈某督促父亲在两个月时间内控制饮食,进行运动,锻炼心肺功能,并减轻体重,为手术做好准备。
10月11日将近中午,陈某带着父亲来到了重庆医院江南分院,医院早就做好了老人入院的准备,老人当即入住肝胆外科病房,当日下午即进行了心脏超声、胸片等检查,12日一早又进行了血液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等。
12日上午,针对老人的病情,肝胆外科副主任刘作金教授等专家即开展了会诊,会诊认为老人的身体条件可以进行手术。12下午当即进行了手术。
据重庆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金政介绍,手术全程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手术中,通过腹腔镜探查发现,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胆囊壁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比正常人的胆囊壁增厚很多,非常难分离。风险和难度都比初期预估的要大。由于胆结石在胆囊内的时间太久,胆囊一直在遭遇慢性炎症的刺激,情况非常不好。并且老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高龄、心肺功能差,如果选择微创手术,势必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这对老人来说极为不利,最终我们选择通过传统开放手术为老人进行胆囊手术。」目前,老人正在治疗康复中。
胆结石比想象中「危险」
李金政医生介绍:「老人估计多年以前就患有胆结石,但是一直没有疼痛等症状,所以一直没有检查治疗。因为近期胆囊炎症发作引起疼痛,在当地治疗时发现胆结石病情严重,需要手术。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有类似情况,如单位体检时发现胆结石,但因无症状、无疼痛,并没有引起重视。等到多年之后,由于胆结石对胆囊壁持续的炎症刺激等因素,发生癌变的风险大大增高。」
如今,我国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主要是生活条件的改善,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的大量摄入,增加了胆结石的发病风险。当然还有居住环境、体重指数、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胆囊疾病家族史、性别等因素也与胆囊结石有关。「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很难归因到具体一种或几种致病因素中,预防比较困难,只能从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入手。」李金政医生说。
胆结石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胆色素型结石(胆固醇含量30%),一种是胆固醇型结石(胆固醇含量70%),还有就是混合型结石(胆固醇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研究表明,胆囊癌合并结石的比例在80~%。从结石角度看,胆囊结石的患者中有1.5~6.3%发生胆囊癌。临床上,每切除个胆囊,就会发现1例胆囊癌。结石对胆囊粘膜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越高,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危险性增大10.1倍,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的患胆囊癌的几率是没有胆囊结石者的29.9倍。
胆囊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恶性肿瘤。这类肿瘤的发展进程极快,临床上除了切除胆囊后意外发现胆囊癌,早期很难发现,等到发现,基本就是中晚期。李金政医生介绍,临床上不少患者在切除胆囊或做胆结石手术时发现胆囊癌,这类患者的预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很低。「对于胆囊癌现阶段只能预防为主,如果发现胆结石后做不到定期复查,一般医生会建议切除胆囊。」
如何预防胆囊癌?专家指出,一旦发现胆囊病变,切除不失为一种方法。胆囊癌的发生是有迹可循的,先期患者多患有胆囊结石、腺瘤息肉。尽管这类良性病变发生癌变的总体几率很低,但一旦发展成胆囊癌,死亡率极高。
取石保胆,还是切除胆囊?该手术别「纠结」
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是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是很多患者都非常纠结的问题。保胆手术和胆囊切除孰利孰弊?
胆囊这个器官在人体结构中,主要是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形象比喻的话,它就是一个储存胆汁的仓库。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胆囊不能轻易摘除,能保尽量保。甚至有些胆结石病患,在医生建议切除胆囊以后,仍犹豫纠结多年,仍不愿意切除胆囊。
李金政医生指出,年轻患者,结石不大,无症状,可暂不手术,注意饮食,定期随访复查;有右上腹痛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原则上均建议手术;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的,即使无症状,条件允许也建议尽早手术,因为一旦急性发作风险很大;体检发现有胆囊萎缩等怀疑有恶变风险的,尽早手术。
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要手术,目前没有定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手术治疗:1.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2.胆囊壁钙化或磁化胆囊;3.胆囊结石伴有胆囊息肉1厘米;4.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
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一般建议胆囊急性炎症控制后1-2月再手术比较合适,因为这时胆囊没有炎症水肿,手术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保守治疗无效的须急诊手术,但风险大很多。
胆囊手术后康复期,病人和家属需要注意什么?李金政医生举例说,腹腔镜下胆结石微创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一般手术最大切口在1厘米左右,创伤小,出血少,患者身体情况较好的,一般术后二、三天即可出院。胆囊切除后,患者短期内需低脂饮食,一般2~3月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的作用,那时可基本正常饮食。
相关链接
重庆医院肝胆外科
重庆医院肝胆外科系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的支柱科室之一。创建于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年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年和1年分别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年成为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年成为重庆市唯一肝胆外科首席专家工作室。目前本学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心,拥有固定床位84张,年收治病人余人次,年开展手术0余台,并成为美国史赛克腹腔镜「川、渝、黔」技术人员培训中心。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诊疗技术先进,拥有优秀的三级医疗人员及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现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人,年新增学科带头人1名。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4名,博士后指导教授1人、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7名。科室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市优势临床重点专科,硕士、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及留学生临床教学基地。
科室医生诊疗技术先进,在肝、胆、胰、脾疾病微创手术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及复杂胆道疾病的治疗方面优势突出。至今已成功开展了包括重庆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在内的各种肝移植手术32例。科室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诊疗设备,包括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电视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仪、胆道碎石仪等,擅长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肝癌、梗阻性黄疸、胆管癌、胆管囊肿、肝囊肿、肝血管瘤、急性重症胰腺炎、胰管结石、胰腺癌及壶腹部肿瘤、肝硬化脾亢等疾病。
科室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肝胆外科实验室系重庆市医学专科重点实验室,在肝移植、肝硬化、肝癌、感染、免疫、蛋白、基因组学等肝胆外科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近几年来我科分别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重庆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5年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近5年已发SCI文章90余篇,参编外科专著多部。
专家推荐刘作金
重庆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院肝移植中心临床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器官移植专委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委会全国青年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重庆市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肝癌专委会委员,重庆市肝病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等。
其擅长肝胆外科疾病的常规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手术、血管介入手术(TACE);主要从事肝胆胰脾与门脉高压症等疾病及肝移植的临床与研究工作;临床技能熟练,成功开展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胆道引流;无血左、右半肝切除;骨骼化胆管癌、胰腺十二指肠癌根治术等肝胆外科复杂手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近年负责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RAK-4在内毒素介导的再灌注期移植肝脏Kupffer细胞激活中的调控作用」,「抑制Kupffer细胞HDAC11活性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包括《livertransplantation》等国际顶级器官移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研的项目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医学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
沈静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y/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