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做B超发现有胆囊息肉,有时候B超室医生也写作:“胆囊内有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大多数没有症状,85%是通过例行体检才发现的。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胆囊息肉检出率。也就是说在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有可能会查出胆囊息肉。而这部分被查出来的人,一听有胆囊息肉就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这是因为人们对胆囊息肉的不了解而无端地害怕。
在网络查询,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资料:胆囊息肉具备潜在攻击性强、癌变率高的特点。很多医生也会建议:“你的息肉有一厘米了,赶快切掉胆囊吧,要不会癌变的。”其实,胆囊息肉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症状,而出现癌变的息肉并不太多,如果不会癌变,它应该算不上是什么疾病。
1
胆囊息肉分三种
什么样的胆囊息肉要手术呢?
胆囊息肉是不是
一定要等到它癌变了再做手术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
首先要了解胆囊息肉的
临床分类与治疗对策。
医院消化内科
牛学恩主任医师介绍,
胆囊息肉的临床分类如下:
第一类:
胆固醇性息肉(占50%),
又称为假性息肉。
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道。
它外观呈桑葚状,
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
极易脱落,
多在1厘米以内,
以多发为主,
位于胆囊体部。
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
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胆囊功能良好,
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
观察其大小变化。
如果有明显症状
或者短期内增大明显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第二类:
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40%),
又称为真性息肉。
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
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
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癌变率在10%左右,
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
第三类:
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
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
息肉型早期胆囊癌,
主要靠B超来甄别。
必要时加做增强CT。
癌性息肉的B超特征为:
大于1厘米(88%),单发(82%),
多位于胆囊颈部(70%),
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
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
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
应限期做根治性胆囊切除。
可见,
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
假性息肉是不会癌变的,
可以观察;
而真性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
建议将胆囊切除,
这样就可以减少胆囊癌的发生。
2
一半以上的胆囊被冤枉切除
据统计,
如此众多的胆囊息肉中
也只有10%可能癌变。
医生认为:
胆囊息肉样病变
仍然是一种癌前疾病,
应定期B超复查,
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
并引起重视。
治疗上,
胆囊假性息肉可以保留胆囊,
而真性息肉要预防性切除胆囊,
息肉样癌要行胆囊根治性切除。
然而,
目前的医学检查不能
准确确定息肉的性质,
故将怀疑真性息肉的胆囊一律切除,
以绝后患。
在很多医学专业杂志上,
医学专家对手术切除后的
胆囊息肉进行病理分析,
统计发现,
其中一半以上的
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
造成半数以上的胆囊被冤枉切除。
但是,
宁可错杀一千,
也不可漏过一个,
为了谨慎起见,
很多胆囊息肉还是要动刀切除的。
精彩阅读
昆凌患多囊卵巢综合症仍怀二胎她是怎么做到的?
不吃晚餐的可怕后果,医院?这样吃不胖又营养
:李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y/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