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医院病房的感受。却苦于一直都是局中人,不能站高看远,观其全貌,恐不能准确定位,至今仍无结果。1.?????进病房第一眼就看到临床吊杆上挂着两个瓶子,一个是吊瓶,另一个是血袋,往下看床上躺着一位头发发白的老人,旁边的陪护是一位中年女人,母女俩看起来都很消瘦,但衣着得体,尤其是陪护的女人,看她的举止,就可以断定也是一个干练、利落的能成人。因为看到了吊杆上的架势,想着病人不是一般的轻病人,所以我也就被吓得也不敢出声。一个中午,病房中除了母女俩偶尔询问声,一直都是静悄悄的。我因为从进急诊就被禁食水三天,所以也没有任何需要。傍晚时分,查房医生进来,询问了我和老人情况,才得知她是胆结石胆囊管堵塞,来医院后人已经疼昏迷了。想做手术可因为年龄大(78岁),血压血糖高,暂时还不能做,必须先把血压和血糖降下来才能考虑手术。因为老人身体体能差,这一次的疼痛让她体力不支,导致精神状态很差。第二天又给加了一袋血浆。每天消炎针,降压药,降糖药,吊瓶七到八个。第四天早上,老人下地行走,说是锻炼锻炼,身体好了就能节省时间早早做手术了。从她说话声中,我也能看得出,这几天她恢复的比较好。于是,试着和我这个病友聊了几句。得知她三个孩子,两儿子一女儿。老大儿子不在身边,二儿子果树地活开了,忙,老小女儿儿媳这几天就要坐月子了,所以让女儿先管她几天,要是孙媳妇坐月子了让回去管去。这次短暂的对话,既有老人又要有第三个重孙子的喜悦,又有子女们都忙,而她却又生病了的自责。我们的对话就在一声叹息中终止了。第五天,她的第二个儿子来了,也是一个不善言谈的本分村里人,医生告之让买球蛋白,给老人补充体能,明天准备给做手术,再者因为考虑到老人年龄和血压血糖高,所以要做创伤性开刀手术。这让老人的二儿子话又少了不少,下午被医生叫去做了术前谈话,他就再没有和我们说一句话了。只是隔一会儿问一问她的老母“你想上厕所不?”第六天早上,手术室来接人,一阵寒衣由心而生,大家都是无声的帮忙,送她出病房。中午十二点,她的女儿回病房取生活用品,得知已经回来,被安置在护士室旁边的抢救室观察一天一夜,如果平稳期过了,就可以回病房了。这么一个五十六岁的人,再说起母亲的病情时,也是一脸担忧,可见,儿女们对母亲的爱没有年龄限制,没有贫富差距,也是和小时候母亲爱儿女一样,爱的纯真,爱的朴素,爱的深沉。因为对老人手术甚是牵挂,我的吊瓶在下午快六点终于结束了,我急忙跑过去在抢救室隔窗看望老人,她的脸正好歪像窗口这边,只是脸比之前更黄了,平稳的睡眠状态让我悬着的心有了着落。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却也被胆囊结石给害得遭此一劫。心酸,心酸。2?在我进病房的第二天,来了一位65岁的老人,听他媳妇说,医院住了八天,也是胆囊结石,因年前手术多,他们没能被排上。从回去以后,为了不让此病再犯。老汉吃了尽一个月小米粥和面糊糊,体重都减了十多斤,每天犯困没精神。所以拿定决心,这次来一做算啦。从他二人的谈话中,可得知也是乐观、开朗人。因为年前才住院了,医院的他们,也没有吊水,也没有什么检查,第二天早上给抽了血,做了B超,看起来这次手术准备一切顺利。可是,第三天早上,他被告之,血糖高不利于术后恢复,也不利于手术,所以手术也被退后了,当天医生就给了降糖药和吊瓶,老人的说话声虽然还很洪亮,可他开始却不愿意吃饭了。据我分析,他是怕血糖降不下来,在这儿耽误时间了。因为在和他聊天过程中,我断断续续得知:他们三个儿子,现在就给大儿子娶媳妇了。一个孙子还没过百岁,让儿媳妇抱孩子去娘家了。医院第三天,儿子打电话说,如果暂时不做手术了让他妈回去把娃先管几天,他岳母要回老家给她的老母过三年呢。所以,二位老人这就着急了。好在用药一天血糖控制很理性,所以第五天被安排手术,媳妇也在第四天回去看了看孙子,提上礼品给亲家母好话多说,让自己克服困难,帮她把孙子再管几天,终于赶晚上又回来了。第五天早上,手术室来接病人,这位老人还说笑着,不用你拉上去,我就走上去了,谈笑中,他被推出了病房。因为是微创手术,加之他还是当天第一台手术,不到十一点,他的媳妇回病房取日用品,说是人清醒着,就是要在抢救室留观二十四小时,媳妇虽然这样告之大家,让大家放心,可语气里还有很多的心疼以及刚才在手术室门外的恐惧。这位老人因为一直都有媳妇的细心照顾和陪伴,术后第二天,他回病房来精神状态看着不错。这种结发为夫妻,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的夫妻亲情,是一切困难不可藐视的。敬佩,敬佩!3?在第三天中午,我旁边病床来了一位八十岁老人,他身上脸上都有伤,说是从急诊转病房来的。老人从进病房我就听到只有他咽喉里的痰拉着丝的声音,一声重一声轻。这让我想起了谁说过一句话:痛,证明你还活着。也正是这持续不断,一个音频,一个频率的拉丝声,让我明白,我的这位病友他还好。在医生询问家人的过程中,我得知这位八十岁的老人是因为上平房去的时候踩空了,掉下来摔伤的。他的子女肯定很多,因为当天送他来病房的人不少于十个,个个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劳力,随后还来了好几茬年轻人,不是孙子就是儿女。后来听他八零后的小女儿说当天送她老父亲来的是她哥她侄儿,她住房在县上,医院这儿等的。因为最近疫情受限,陪护是需要做核酸检测的,为了照管老人,他的一个儿子,小女儿,孙子三人持检查结果要求来陪护。看着这位老人和他的子女,一派祥和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图锦。让我想起了一首散文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条条皱纹。病友老人的儿女做到了,他们在用孝敬老人的行动践行了他们对父亲的爱。今天这位八十岁病友的子女们,提醒和点化了忙于拼搏生活的我们,爱年老的父母,只用金钱是无法来衡量,这时候的他们,是需要子女给他们感情的关怀和陪伴。他们因为一生已过半百,也明白自己成年的子女在展翅飞翔时翅膀上已经挂着秤砣。所以,他们隐忍着孤独寂寞,依然目送着子女,依然希望他们越过越好,永远都是“我们很好!照顾好孩子,照顾好你的家”。可是,身为儿女,我们是不是也如父母爱子女一样爱的这么无私,爱的这么慷慨?这位临床老人病友,你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一家人。你们相知相守的一家人。感动,感动。4?在我入院的第四天,第五天,相继进入病房的是一位六十六岁和七十二岁的老人,一位据说是工地干活,不小心摔了一跤,肋骨有裂痕和骨折。一位是去年冬季就有病,据说是老年人的病,这位老人看起来因为生病时间太长,他有些像老小孩一样,不配合医生治疗,挂吊瓶嫌太多,吸氧气说是鼻孔不舒服,测血压说是胳膊被控着也不行,躺着不舒服要出去,还动不动让孩子把他拉回家,说是万一病情严重了用车拉回来就行了。好在他的小女儿很有耐心,加上年轻护士们的悉心开导,这一天的治疗还勉强结束。据我观察,这位老人有些偏爱儿子,因为前天晚上儿子照顾他时,他就像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一样安静。隔天小女儿来了,他就不安静了,还说“你哥就爱听他媳妇话很,人家叫他回去给树上肥呢他就回去了”。为此,我们都被逗乐了,比他提前一天进病房的六十六岁老人半开玩笑的回了一句“你不是也听你儿子话滴很么,人家儿子让你悄悄睡,你就安静地睡了一天一夜”。父爱子,父疼子,父怜子,所以,这家儿子就是全天的明灯,姐妹们又是送吃的又是抬爱着,怕哥哥照顾父亲受累,怕嫂子在家劳累。孝敬父亲,尊敬哥嫂,又是一图全家祥和图。佩服,佩服。5?今天是第七天,中午时又进来一个病友,五十岁左右,据说是什么结石,需要碎石,中午出进脚步匆忙,到下午时已经鼾声如雷。估计疼痛已经过去,碎石一定很成功。晚上,因为值班医护认真,这么大的病房也是我来这儿以后,第一次没有空床位的一个夜晚。熄灯后的病房,雷声大起,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如一曲激进昂扬的战斗曲一般,这边唱起那边起,哆热咪发嗦拉西,各是各的调,各是各的音。无法进入睡眠的我想起了这几天在病房里面所见所感,与其眼巴巴瞅着天花板等天亮,还不如为这次住院见闻做个记录。合着今夜由呼噜声和凑的交响乐,一幕又一幕,一家又一家的剧情就如这百家碎戏一样,一场又一场的回放。如果说,你觉得生活苦味太浓,医院门诊蹲一天,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相信你就发现你之前的苦只是生活的一点调味品。来医院呆过一天,你就明白:我们不用羡慕神仙眷侣,白头偕老;不用羡慕家财万贯,衣食无忧;不用羡慕各个成才,儿孙满堂;不用羡慕人家多高多富多帅,我们只需要父母健康平安,子女健康快乐!美哉,美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y/1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