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医院,在医院里呆了6个小时。
是去看外公,
一个瘦小的、天天赤着脚在地里干活的农民。81岁了,肩膀还能挑得起满满两大桶水。
外公今天要做手术,
得先把胆囊摘除,然后清理胆管结石,最后再插个管子,等半个月以后再看看胆管里还有没有结石。
医院管的很严,只允许一个家属在病房里陪护。
其他亲属,只能在病人被推进手术室、推出手术室这两段短短的路程里探视一下。
我妈,是属于可以进病房的那一个。
舅舅和我,是属于只能短时间探视的那种。
可怜的瘦老头子,
进手术室之前,还跟个没事人一样,笑着对他的子女说“没事的”。
出手术室之后,就像是被子弹打倒了一样,人醒着,头能左右转动,但是连眼都不太想睁开,话也不想多说,仿佛只想休息。
问外公感觉怎么样?
他只是低声的说"痛……"
在等外公手术的中间这段时间,
我还陪我妈坐在"心血管科门诊"的外面,
等着叫号。
我妈没啥大事,就是头两边,太阳穴附近,胀胀的痛。
以她自己的经验,她觉得是"高血糖""高血压",
她想找医生开点药吃。
以我掌握的知识,我觉得她是"高血糖""低血钾",
总之就是,在医院陪护的这几天里,碳水、食盐、植物油吃太多了,含钾的瘦肉吃太少了。
我妈也是没有胆囊的人。
07年,在陕医院里,就因为胆结石,被切掉了。
没了胆囊的人,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没有浓缩胆汁的帮助,肠道是很难从食物里吸收到维生素k的。
尤其是植物里的维生素k,胆囊切除以后,根本是连一点吸收不到。
而蛋黄、肉类里面的维生素k,则相对好一些,只要天天吃,凭肝脏分泌的胆汁,还能勉强从肉蛋里获取一些。
这两年,我就一直叮嘱我妈,一定少吃米面,多吃肉蛋。
很多花个元找我咨询某些疾病的人,
我跟他们这么说,他们大概率都会听。
可是,我妈她总是有时听,有时不听。
听我叮嘱的时候少,不听我叮嘱的时候多。
每次不听我的叮嘱,大概率都是嫌吃肉太贵,太费钱,舍不得。
我妈她兜里有钱吗?
有的。
她在我舅舅的公司里工作,每个月都有工资打到卡里的。
不算多,也不算少,最起码吃肉是绝对吃得起的。
可她还是舍不得吃肉。
外公,也是这样,也舍不得吃肉。
外公就因为吃植物太多,吃肉蛋太少,搞得体内很多很多的结石。结石多到撑坏胆管,需要动手术保命的程度,要是再不做手术,连肝都要被结石给搞坏了。
十四年前,爸妈还在陕北做生意,
那时,他们还是老板/老板娘,手下管着好多员工。
那时,他们的收入还不错,不说富有,最起码小康。
那时,他们可没有"舍不得吃肉"这种习惯。
只是后来,
因为大环境的变动,他们个人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
生意逐渐垮了。
慢慢的,他们就从给别人发工资的身份,变成了每个月领工资的身份。
习惯,就是随着身份的变化,慢慢的变了。
从痛痛快快的消费,变成了抠抠搜搜的节省。
还是越想省钱,越省不下钱来的那种。
从饮食里省出来的钱,
最终都花到了药物里面,
爸妈的观念,是很难被子女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想要帮助爸妈,
只能靠日久天长的潜移默化,慢慢来。
可怜天下父母辛。
在医院看到那么多等待诊疗的病人,
只觉得,
他们都是不懂生活的人,
不懂如何吃,
也不懂如何睡,
更不懂如何学习、
甚至不懂如何花钱!
什么都不懂,
这才导致了人生的悲剧。
挣了一辈子的钱,省了一辈子的钱,
医院,
这对老百姓来说,
太痛,
太苦……
施宏建认可,就是最佳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y/1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