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真博士胆结石妙方

撰文:常真

胆结石又称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按发生的部位来分,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或者上述多部位同时并发,其中胆囊结石占全部结石的50%左右。胆石病的临床表现以右上腹胆性绞痛、黄疸和发热为三大主证,其疼痛往往于夜间、饱餐后或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发作,疼痛可向右肩或右肩胛部放射。一般女性多于男性,以40岁左右成年人居多,少见于儿童。本病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胆胀”等范畴。

一、病因胆石症的常见危险因素总结5F,即Female(女性)、Forty(大于40岁)、Fertile(多产)、Fat(肥胖)和Family(家族史)。具体来讲胆石病的危险因素分三个方面:(1)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长期食用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生活方式西化,吃得多、吃得晚,不进食早餐都促进胆石形成。增加可溶性食物纤维的摄入和运动是预防胆石的保护性因素。(2)自身因素:成年女性、肥胖、多产、体重骤减以及高血脂、肝硬化和糖尿病导致胆石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3)遗传因素:目前胆石症是多基因遗传病被大家认可,研究发现胆石症本家系发生率可超过50%,是普通人群的4~5倍。也可能跟家族性相似的环境、饮食习惯有关系。

二、症状1、胆囊结石大多数病人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随着健康检查的普及,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发现明显增多。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只有少数病人出现,其他常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包括:(1)胆绞痛:典型的发作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部分病人因剧痛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可伴有恶心、呕吐。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再发作,随后发作频度会增加。(2)上腹隐痛: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多、吃肥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常被误诊为“胃病”。(3)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体检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2、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平时一般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当结石造成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腹痛或黄疸,如继发胆管炎时,可有较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1)腹痛:发生在剑突下或右上腹,多为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2)寒战、高热:胆管梗阻继发感染导致胆管炎,细菌进入体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约2/3的病人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3)黄疸:胆管梗阻后可出现黄疸,如为部分梗阻,黄疸程度较轻,完全性梗阻时黄疸较深。出现黄疸时常伴有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完全梗阻时呈陶土样大便;随着黄疸加深,不少病人可出现皮肤瘙痒。3、肝内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

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上腹和胸背部胀痛不适。多数病人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做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而偶然发现。此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胆管炎引起的寒战高热和腹痛,严重者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全身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体格检查可能仅可触及肿大或不对称的肝,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三、博士妙方方一:耳穴压豆法药物:生王不留行子若干。用法:肝、胆、皮质下、神门、交感。方法:将王不留行子置0.6X0.6cm胶布中央,贴一侧耳穴,用力按压至局部疼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隔日交替按压对侧耳穴。方二:胆石膏外敷。药物:金钱草、白芷、青皮、虎杖、木香、栀子各30g,郁金、乳香、血竭各20g,大黄、玄明粉各60g,薄荷10g。用法:上药共硏细末,取60g,以蜂蜜调成膏,摊贴胆囊投影区皮肤及神阙穴,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5次为1疗程。出处:《河南中医》年5期。温馨提示:胆囊结石大於0.6cm或泥砂样结石,博士妙方效果欠佳。后台回复数字1到6,免费学习公益课程!精品文章点击查看

1.全解年犯太岁(属鼠/马/羊/兔/鸡者必看!)

2.如何远离身心的苦

3.没有人能伤害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4.解密《道德经》:洞悉天道,找到人生方向

5.“尊师重道”新论

6.情绪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7.所谓的失眠,就是阳不入阴

8.丨问道手记丨11诗仙太白

9.孝顺父母有四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10.秋冬进补,来年打虎,道家进补法门看这里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圣道国学

感谢您对圣道国学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y/12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