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胆囊炎和胆结石。下面这几个问题可能是你最关心的。
什么是胆囊炎和胆结石?
胆系感染及胆石证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囊、胆总管及肝管结石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胆囊感染及胆石症常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属中医中的“胁痛”,“黄疸”,“肝胃气痛"等范畴。
本病发生于胆道梗阻,胆汁滞留细菌感染,与血运障碍,机能失调有关。若同时有胆红素,或胆固醇的代谢障碍,则易形成胆石症。发病年龄大都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以女性多见。
哪些症状判断得了胆囊炎和结石?
本病急性发作有这些特征:疼痛,恶心,呕吐,畏寒,寒战,发冷,黄疸。慢性病例平时只有腹胀,嗳气,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
一,腹痛:右上腹局限性疼痛,常发于饱食后的晚上或清晨,一般由上腹部转移至右上腹部,并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肩甲骨下角,程度剧烈而持久,且有间歇性加剧。如伴有结石,则兼见阵发性绞痛。
二,发热:病变在胆囊者有发热,畏寒。病变在胆管者时发高热,有寒热往来现象。
三,呕吐恶心,呕吐多在腹痛后出现,呕吐出为内容物,次数多少不定,吐后疼痛并不缓解,时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爱气腹胀,便秘等症状。
四,黄疸:多在胆道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时出现。
五,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脉沉细数,神志淡漠,四肢厥冷,出汗,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症状。
六,剑突下或右上腹肋缘下压痛,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压痛的胆囊。
为什么有些人的胆囊总爱发炎?
胆囊炎和结石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外邪侵入。特别是湿热病,最易侵犯胆脏,使之失去疏泄而引起胁痛,黄疸,若夹热毒,其性酷烈,可热入营血,则内陷心包。
二,情志抑郁,使肝胆之气,失于条达,因胆附于肝下,经脉分布于胁,气阻络痹而致胁痛。如郁而化热,久经煎熬,结成砂石,阻塞胆液,泛滥于肌肤而发生黄疸。
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湿浊内生,郁久蕴热,湿热熏蒸,胆失疏泄,亦可引起胁痛,黄疸之侯。
对照下面看看,胆囊炎都有哪些类型?
1,气滞型。右胁或右上腹短暂绞痛,钝痛,轻微寒热,口苦咽干,胸闷嗳气,恶心呕吐,舌头尖微红,苔薄白,脉弦紧或弦细。
2,湿热型:右胁下持续性腹胀痛,或阵发性加重,胸胁胀满口苦咽干,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高热畏寒,身目发黄,尿赤便干,舌苔白腻,脉弦滑数。
3,火毒型:右胁绞痛不消,高热寒战,黄疸,腹部胀满,便秘尿黄,甚则昏迷谵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或洪数
4,气滞血郁:胸胁胀满,疼痛不移,痛区可触及包块,入夜尤甚,面黄而晦,黄疸持续,尿黄变难,脉细数或沉弦。
胆囊炎会变成癌症吗?
胆囊炎,或伴有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可以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发生胆囊癌。96%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二者不能说有直接的关系,但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要高度注意: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病人,尤其是女性;患病时间较长(5年以上)、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萎缩性胆囊炎(即胆囊大小小于正常范围)或充满型结石者。
中医如何治疗和调理最有效?
临床上这类的患者很多。曾收治女患者一名,44岁。主诉,右上腹钝痛,持续性加重两个月。且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呕吐,胃灼热,嗳气腹胀等,平素进食脂肪食物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反复多年,痛苦万分。
检查,右上腹压痛,胆囊穴压痛明显,选用柴胡疏肝汤加内金,海金沙,金钱草等药物,配合穴位针灸治疗,两周而愈。
如何预防胆囊炎和结石?
首先每天饮食要有规律,是预防胆结石最好的方法,饮食中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其次,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和胆道蛔虫症。再者,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
李铁红简介:医院大夫,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特约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多年临床经验,针药并用,擅长用辩证疗法进行整体调理,尤其擅长诊疗骨科类、心脑血管类、妇科类、儿科类、疱疹皮肤类等疾病。更多问题咨询等可以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fz/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