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胆囊结石胆囊炎,一个普外科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每年胆囊切除的病人那么多,很常问的一句话是:
我还能不能吃肉?
作为一个普外科的医生,我的回答是:能吃,但不是现在!
因为胆囊切除术后,对于术后的饮食管理是非常仔细和严格的,为什么,因为你的胆囊没有了!
病人会反问:可是术前,医生你给我说的是切了胆囊对饮食影响不大啊,你会不会骗了我啊?
其实,医生并没有欺骗你!胆囊切除对于饮食的影响不大,不代表没有影响,但是影响是短暂和轻微的,而不是长期和严重的。
我们都知道。胆囊隶属消化系统,是个消化器官,但是很多人一说消化,都想到的是胃,而对胆囊了解很少,甚至有人认为切除了胆囊,没胆了,人的胆子会变小。
其实,胆囊的功能很多,包括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但是虽然有这么多功能,但它并非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切除了胆囊,患者就没有胆汁了,没有消化功能了。
以前说过,胆囊不是分泌胆汁的器官,真正的胆汁是肝脏中的肝细胞分泌的。肝脏每天分泌的胆汁汇入胆管,即使正常人,也是很大部分经胆管排入肠道,只有一小部分胆汁流入胆囊进行储存和浓缩。要知道胆囊的体积很小,总共容积约为50ml左右,而肝脏分泌胆汁成人每日分泌量约~ml。
当人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胆囊的功能只是通过集中排入一定量的胆汁入肠道,对消化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见,胆囊只是类似一个储水池,类似于鄱阳湖对于长江的作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当患者得了胆囊结石,合并严重的胆囊炎,胆囊的功能会进一步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辅助消化功能。这时候,它其实对于病人的消化功能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很多胆囊炎的患者,吃饭稍不注意,进食了油腻食物、吃的过饱,就会出现剧烈的胆绞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切除了胆囊,患者的进食会明显改善,反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功能,会出现部门并发症,如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由于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而当患者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也会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有一部分乳化不全的脂肪性食物随粪便排出,这时病人就会出现腹泻。另外,胆囊切除之后,肝脏产生的大量胆汁没有经过胆囊储存、浓缩,就直接源源不断地进入肠道,这对于空着的、没有食物的肠道也是一种刺激,也会引起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所以,有一些患者术后也会惊喜的告诉我们,早知道早切了胆囊,不但治好了胆囊结石胆囊炎,我的便秘也治好了!
当然,只是一部分人出现腹泻的情况,而且大多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
这一段时间,通过胆管的代偿性扩张可以获得自身的调节代偿。因此,在术后出院时,医生都会交待患者:不要吃肉、尤其是肥肉,油炸食品,最少坚持2-3月。3月后可以逐渐正常饮食。但依然建议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肥肉、油炸食物,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适量吃肉,也建议鱼肉、瘦肉等。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胆囊疾病患者都应该切除胆囊。对于无症状、体检发现无合并胆囊炎的胆囊结石患者,可根据情况行胆道镜下微创胆囊取石术,保住胆囊。
总之,对胆囊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要因“人(病者/医者)”而异,因“胆”而异。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切除胆囊有利还是保留胆囊更有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bfz/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