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什么是胆囊结石?
胆囊是像鸭梨一样的器官,在肝的下方。
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石头,有的是小的颗粒(泥沙样),有的是很大的石头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而胆总管结石由于堵塞胆总管使胆汁排泄受阻引起的后果往往更加“凶险”。
胆囊的作用
胆囊可储存胆汁,胆汁可帮助你分解脂肪。伱吃了肥肉,就要靠胆汁分解脂肪。
得了胆囊结石,会有什么症状
事实上,胆囊结石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还有些症状并不典型。通常来说,如果患者的上腹部,特别是右上腹或者剑突下疼痛,有些患者可伴有背痛或右肩痛。需要考虑胆囊结石的可能;有些患者会表现出消化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胀;有些患者甚至会发烧,严重的会引起黄疸;还有些患者夜间平卧、正在睡觉时疼痛发作(体位改变导致结石堵在胆囊颈部)。这些不典型的症状往往会误导患者(或者医生),把它当做心脏病或者是胃病,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找到病因。
但总的来说,胆囊结石造成的疼痛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类疼痛一般在吃了脂餐后诱发,疼痛时间比较长,可能持续20分钟以上。有些患者,在胆囊结石还小的时候没有发现,等到结石长得很大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了,才发现胆囊结石。某些患者患病初期,结石比较小,易卡在胆囊颈部,胆囊管,这段时间患者会感觉到疼痛,但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有些患者就吃点胃药忍过去了;一段时间后,“胃”又不疼了,这是由于胆囊结石继续长大(中等大小),不容易卡在胆囊颈部,此时症状缓解,许多患者就认为已经没事了,打消了就医的念头;但随着结石的增大,达到2厘米左右时,容易卡在胆囊的“哈德门袋”,患者又会开始疼痛。
当结石增大后,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如果发现了疑似胆囊的不适,应该提早就医,早发现早处理,不要等到小病变成大病,到时候医治效果会差很多。
哪些人容易得胆囊结石
胆结石大多由胆汁排泄不畅引起。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具体原因包括:
饮食。早晨空腹时间过长、饮食结构不合理会使患胆结石的风险明显增高,比如长期食入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
疾病。肝脏、胆囊、胆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容易造成胆囊收缩功能不全,胆汁中胆汁酸成分的改变也会给结石形成有可乘之机。
年龄。胆结石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
另外,肥胖、妊娠和多产次等都是促使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结石的“青睐”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胆结石
如果怀疑患有胆囊结石,98%以上的患者通过常规的B超就能确诊,如果结石比较小可能难以发现,就需要反复多次做B超,仔细检查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就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生化,甚至做核磁共振(MRI)看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做CT看是否合胰腺炎,肿瘤。如果怀疑胆囊结石进入胆管,可以选择做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胆结石严重吗?
许多胆囊结石患者,发现结石后不治疗,而是选择忍,这样真的好吗?一般不要紧,有并发症的比较严重,需赶紧治疗。
胆囊结石造成胆管梗阻后,患者的眼白和皮肤会发黄(黄疸),有些患者还可能有皮肤瘙痒,虽然看似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这表明患者的胆道被堵住,胆汁淤积对肝功能的影响很大。如果胆囊结石造成梗阻,还会让患者恶心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即使没有梗阻,结石时间长了,产生慢性炎症,患者的右上腹会有隐痛,最终也会影响到进食(尤其是饭后胆囊收缩时会引起疼痛)。
除了上述常见的危害,胆囊结石还可能引起一系列问题。比如结石造成胆道梗阻后,会使胆道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引发化脓性胆囊炎;而化脓性胆囊炎会让胆囊壁的压力更高,进而引起胆囊的血液循环障碍,病变的位置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坏死;胆道梗阻还可能进一步导致腹膜炎,造成诸多严重问题;有些患者的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有可能堵住胰管,造成胰腺炎、胆管炎;还有些患者的胆囊结石会造成胆囊和结肠的内瘘(胆囊和结肠之间形成相通的管道),使结石排入结肠里;有些患者的胆囊会与十二指肠或者胃窦产生内瘘……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胆囊结石的危害很多,也很大,最可怕的危害就是发生癌变,虽然发生的几率很低,但后果很严重。一般大结石比小结石造成癌变的几率高5至10倍,这是由于胆囊结石长期存留在胆囊内,随着运动不断刺激胆囊壁造成的。所以,得了胆囊结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手术OR保守治疗?
“静止结石”能否置之不理?
医院评估。对于没有症状的可观察,不用治疗。“静止结石”并非不会发展,据临床报告,40%-50%的无症状结石患者会在5-20年内发病。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无明显症状。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如胆囊结石大于等于3cm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不必急于手术,可暂时“和平共处”,采用非手术治疗,服用一些利胆药物。另外,“静止结石”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这与他们痛阈值提高有关。因此即使无症状也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免随着年龄增长和脏器功能的衰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一: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胆囊的炎症反应。有些患者通过溶石等保守治疗,症状消失了,胆囊结石没有造成麻烦,就不一定要手术,可以继续观察;但大多数情况下,保守治疗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胆囊结石的症状不消失,结石继续长大,最终还是要手术。
二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一般情况下,胆管结石发生阻塞时宜早期手术,包括微创、胆管切开取石等。
三服用药物溶解结石,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但效果较差。
四碎石设备一般用于肾结石,不用于胆囊结石。
手术对于一些患者也有一定的风险,例如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控制好其他疾病,在身体状况稳定后再手术。
如果患者做了胆囊切除术需要调整生活方式:
1、控制体重和饮食——尽量少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的食物;辛辣或者口味重一点的食物对胆道没什么影响,但会刺激胃,从这个角度讲,患者也应该少吃。
2、饮酒也对肝脏有比较大的影响,进而会影响人的胆道系统。建议不论是不是胆囊结石患者,不论术前术后,都应该远离烟酒。
如果手术顺利,患者恢复得好,术后一周左右就可以上班工作。如果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恢复时间可能较长,这就因人而异了。关于术后能否运动,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的运动应该循序渐进,可以先做普通的运动,例如散步等,再逐步过度到正常的运动,如果患者平时喜欢做一些激烈的运动,在术后得停一停。
胆结石常规用药有哪些
药物治疗以消炎利胆为主。常见的西药有熊去氧胆酸,辅助服用胆宁片、消炎利胆片、胆维他等中药,可以控制炎症,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结石排出。
另外,针对胆固醇性结石(多见于胆囊结石),还可以通过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口服溶石药物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分子不断被溶解,胆石体积逐步缩小直到完全溶解。而胆色素结石,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口服溶石药物。
胆结石需要服用抗生素吗
胆结石患者如果出现了感染、发热、白细胞升高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斟酌用药。
胆结石引起胆绞痛如何缓解
胆结石引发胆绞痛可使用解痉类药物,如-2暂时缓解痉挛性疼痛,但服用这类药物治标不治本,且容易掩盖病情,因此不能随意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老年人由于肝肾的代谢功能下降,用药剂量相比一般成人要适当减少,严格控制药量防止药物蓄积。
很多中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要注意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心肺功能低下的患者,有症状者建议在耐受的条件下尽早择期手术治疗。
此外,常规解痉药可能会给老年患者带来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风险,应该谨慎使用。
孕妇如何应对结石
妊娠期合并胆石症首先考虑通过科学饮食调节和舒缓症状。如需用药,可给予对产妇和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进行消炎利胆治疗。
专家简介
李淑芳
李淑芳,女,36岁,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肝病专业。医院老年病科工作四年。医院肝病科工作。年加入陕西省保健协会乙肝母婴学组及脂肪肝学组。
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代谢综合征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ucw.com/jbwh/8101.html